医伍医拾
发现启迪思考视野洞见未来
智慧照亮医疗
年1月31日下午,在上海杨浦区百联滨江购物中心内,一名3岁男童的脚被卷入自动扶梯内,孩子右脚掌整体离断,伤势较重。男医院救治。
年,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中伟(.10.1-.3.23)教授成功主刀实施了世界医学史上第一例断肢再植手术。从世界首创到普惠患者,现在,这项技术在中国已经不再是外科领域的难题,水平世界领先,断指再造成活率保持在90%以上。
很快,孩子的右脚脚掌被重新接起。是否会影响到今后功能和生长还需进一步观察。但是至少从外观来看,孩子重新拥有了完整的双脚。
那是一只劳动人民的手
年是我国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长期的压榨掠夺和连续战争的破坏,我国的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状态,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当务之急。
然而,上个世纪,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化的水平较为落后,劳动防护设施和措施十分匮乏,工伤事故时有发生。
当时的工厂里流传着一句话:“谁的手指头少,谁就是老师傅。工龄越长,手指越短。”器械设备简陋、安全保障措施缺乏。但是,广大工人阶级弟兄却铆足了干劲儿。这也使得我国的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取得了迅速的发展。
出事了!
年1月2日是27岁的王存柏到上海机床钢模厂上班的第一天。上班第一天,他的手就被轧断了,他右手腕关节以上一寸被完全切断。
王存柏的同事载着医院的急诊室。断了的手在一只“很脏的手套”里。
值班医生处理不了,他拿着工人的断手跑到了陈中伟医生的面前。时年34岁的陈中伟医生刚刚担任六院的骨科主任。
按照以往的常规操作,医院会将断肢丢弃,将手腕的伤口包扎起来,等伤口恢复好后再安装一只假手。
“这是一只劳动人民的手,它还套在工作手套里,断下来了。”多年以后,陈中伟医生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当他看到那只“手套里的断手”被击中了。
老工人对陈中伟医生提出请求,想让他把王存柏的断手接上去。陈中伟说“我也想接,但是我从来没做过,也没看到世界医学文献上有报道,也没听老师说过。”后来,他想起曾看到一篇论文,*医大学曾经在狗腿上做过实验,11例中成功了5例,研究中使用了套管缝合的技术。
看到年轻的伤者从此就要落下残疾,看到要靠双手养活一家的劳动人民失去一只手,他有些不忍心。当时国内外关于断肢再植的研究已经开始了,但是并没有人成功的在人体上完成。
经过患者家属的同意,陈中伟开始进行手术的筹备工作,医院委派血管外科专家钱允庆医生帮忙。在手术中,他们遇到了一个难题,医院最细的套管是4mm,断手的血管直径只有2.5mm。护士长想起自己给女儿扎辫子的时候发现塑料拉长了会变细,于是他们就用最小号的塑料管二次加工,解决了这一难题。
没有显微镜,全靠肉眼和经验,手术总共耗时七个半小时,患者的右手被成功接了回去并且马上就红润了起来。手术后,经过精心设计的术后恢复方案和护理,患者不但可以生活自理,后来还能打乒乓球(是厂乒乓球代表队队员之一),甚至举起六公斤的重物,还回到了检验工作岗位上继续工作。
(陈中伟(右)和钱允庆(左)在检查再植后手部神经恢复的情况)
陈中伟说:“苍白的,没有血了,因为血都漏光了。一接上手红了,像这个静脉,它也胖起来了。大家高兴啊,手活了,手活了!本来就是死的,大家就觉得有希望了,而且那个时候,我们的院长还没有回来,他在卫生局开会,一回来他马上就第一个知道了,有个手断下来,今天我们手术室里头把它接上了,他惊奇的不得了,医院都欢呼了。”
消息传出,举国欢庆。陈中伟也成了大忙人,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发生断肢事故,都向上海求援,他就紧急起飞奔赴出事地点。再后来,中国上至大三甲,下至村卫生院都在学习断肢再植技术。从年到年,陈中伟培养了国内外从事断肢再植的医生近名。医院的骨科主任,成为了“世界断肢再植之父”。
“世界首例断肢再植”的荣誉,直到年第20届罗马国际外科学会大会上才真正得到国际医学界的公认,陈中伟当时拍摄的断手照片成为最有力的证据。
(年8月6日的解放日报头版、头条刊、一个整版的篇幅报道了这只“再生的手”。)
那些是中国医生“手”创的世界第一
年,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澍寰(.12.12一.10.8)医院创办了我国第一个手外科专业,开设了手外科病房。
(图:王澍寰院士)
年,医院,杨东岳教授筹建了上海最早的手外科。初创期为骨科的手外科组。年,正式成为独立手外科,由顾玉东教授担任主任一职,病床43张(正式23张、地下室20张)。年,顾玉东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图:顾玉东院士)
年,陈中伟医生全世界第一个完成了断肢再植,震惊世界。年,王澍寰在肉眼及放大镜下成功为一名4岁的小男孩接活直径0.4毫米的血管,保住了离断的第二、三截食指。8年后,北美断肢考察团10名专家之一,美国显微外科医院手外科参观现场时宣称,这是世界上最早成功的断指再植。年,医院手外科的筹建人杨东岳首创了历时22小时用第二足趾“拆东墙补西墙”移植再造拇指的手术,而这一技术在美国,直到尼克松访华的年才刚获成功。
手,结构复杂。中国的医生们立志于让伤者不仅能重新拥有健全的四肢,还希望通过不懈地努力,让伤者重新拥有他们的手的功能,甚至是高超的技能。
那是钢琴家的手指
中央美术学院终身教授周广仁是中国第一位在国际比赛中获奖的钢琴家。年,她出生于德国汉诺威,5岁时跟随父亲回到上海。她被誉为“中国钢琴教育的灵*”。
医院手外科创始医院院长的第一年。年,54岁的周广仁回中央音乐学院任教。很多美国学者因为她的在国际上的声望和美誉,来到中国讲学,在中央音乐学院开演唱会。
意外却发生了!
周广仁和一位搬琴师傅为一位美国专家搬运一台钢琴。在推动钢琴的时候意外发生了,琴腿突然脱落,钢琴一下子砸下来,周广仁第一反应不是躲开而是用手去保护钢琴,钢琴砸在了她右手的三个手指上。她的中指、小指粉碎性骨折,无名指从指甲根处被砸断。
条件有限,搬琴师傅紧急的用一块脏手绢把她的手捂了起来,连医院。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周广仁说:“砸上去了,我撤的晚了一点,也许撤早一点(就不会砸到手),但是我不会的,咱们都是爱护钢琴的人啊,这钢琴怎么能砸掉呢?绝对不敢,不敢放手。”
医院的路上,周广仁做好了这辈子没有办法再弹琴的准备,只要是医生提出的治疗方案她都可以接受。也正是这份平静和信任,让接诊的手外科年轻医生李延妮作了一个大胆的手术决定——将无名指断下的之家一分为二,分别移植到中指和小指。最终中指和小指得以保全,被砸断的无名指短了一截。
医生要周广仁教授多锻炼手指,于是出院后的第三天,周广仁就忍痛开始练琴。断指后的一年零两天,周广仁在北京大学礼堂弹响了肖邦的《摇篮曲》。虽然手指还有些痛、有些麻,但是她已经照常弹琴。
她说:“那场音乐会,我觉的还是挺动人的。”
(图:周广仁先生)
那是一个5岁的孩子的左臂
年11月11日,医院的手外科病房里,一位来自德国的母亲Sandra一边向医护人员讲述自己怀里的孩子Felix的病情,一边给医生们看她来到中国前做的医学攻略:“这是徐文东教授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论文,还有您相关的中文论文但凡能找到的,我逐字逐句用翻译器读了。这是MedScape平台的综述,还有今年柏林国际手外科学会联合会的相关报道……”平时查房,习惯了一遍遍给患者解释、宣教,这一次听着家属“反客为主”娓娓道来,医院副院长、手外科副主任徐文东教授不禁莞尔。虽然以往慕名前来医院手外科的国外患者也不少,但带着一叠论文综述,对专业手术和背后的故事了如指掌的,他们是第一个。
Felix今年5岁。因出生时脐带绕颈造成大脑缺氧,生后不久被诊断为脑瘫,左侧上下肢呈痉挛性偏瘫。左手臂轻度屈肘、屈腕、拇内收畸形,左手完全丧失抓握能力,生活起居依赖于母亲的悉心照料。他们在德国想尽了办法,多方求医,均只能实施康复保守治疗及肉*素注射治疗,改善不明显。Sandra不轻言放弃,曾经是记者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