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先生,根据您的病情,和辅助检查结果,建议您服用阿托伐他汀。”
“医生,你能详细给我讲一下,我为什么需要服用这种药物吗?”
“可以的,之所以建议您服用阿托伐他汀,是因为您的血脂水平高于正常值,甘油三酯、胆固醇均偏高,其中胆固醇已经高达7.8mmol/L。
而阿托伐他汀属于他汀类药物(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一种,是目前最有效的调脂药物。”
其实,他汀类的药物不仅能够用来降血脂,对身体来说,还有很多其他的用途。
他汀类药物,具有多种效用
他汀类是治疗高脂血症的核心药物,其竞争性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还原酶,阻断细胞内甲羟戊酸代谢途径,使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减少,从而反馈性刺激细胞膜表面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数量和活性增加,导致血清胆固醇清除增加、水平降低。
注意!他汀类药物被摄入机体内之后,除了降血脂之外,还有很多种效用。
首先,被摄入机体内的他汀类药物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比如:通过抑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异戊二烯化,造成T细胞的成熟和迁移受限制;减少炎性细胞因子产生和激活CD8+T细胞,进而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等。
其次,在保护神经方面也具有正面影响。有研究认为,他汀类药物的神经保护作用可部分归因于生化机制,如减弱天冬氨酸诱导的神经元损伤、减少促炎细胞因子、上调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等。
再者,他汀类药物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其一,通过抑制NF-kB途径减少超敏C-反应蛋白(CRP)诱导的炎症反应;其二,他汀类药物可减少刺激激活蛋白-1(AP-1),反馈性减少炎症标志物。
有研究表明,他汀类的抗炎作用,可以抑制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抑郁症患者的促炎因子白介素-6和白介素-18水平升高,减轻促炎因子对抑郁症的影响。
还有,他汀类药物可用来治疗心血管疾病。
一方面,他汀类药物可促进斑块消退、降低脂质含量、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基础,是缺血性心脏病、卒中、外周动脉疾病和动脉瘤形成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
另一方面,通过抗炎、增加一氧化氮合成、逆转病理性心肌重构、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等作用,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内皮功能有积极影响。
若有2种情况要立即停用,不要心存侥幸
尽管他汀类药物具有多种效用,但是有2种情况出现时,需要立即停用该药物,不要心存侥幸。
1、从轻微肌痛到明显的肌肉损伤(横纹肌溶解)
他汀类的药物诱导产生的肌毒性,是其在临床使用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研究发现:相比每日使用80mg辛伐他汀,每日使用20mg辛伐他汀所引起的肌毒性风险显著降低,即说明他汀类药物诱导的肌毒性与药物的剂量大小有关,剂量越大,发生肌毒性的风险越高。
但是,他汀类药物为什么会诱导肌毒性的病理生理机制目前尚无定论。
推测他汀类的药物诱导产生的肌毒性和两方面机制相关,一是他汀类药物在肌细胞中蓄积,而某些因素的存在使得骨骼肌中他汀类药物暴露增加;二是有利于他汀类药物诱导肌毒性的肌细胞条件。
故此,临床上使用他汀类药物时需要格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