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公开课本土品牌受冷遇 专家:国内高校应反思
中广北京11月9日消息(李欣)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今天,络公开课的 本土品牌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开始大规模的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亿万民可以在上听于丹教授讲述月亮的文化意蕴,也可以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姚小玲一起锻炼口才。此次重磅推出的国内大学公开课能否追上国外公开课的脚步,避免无人问津的尴尬? 从2008年开始,我们的传统节日开始有假期了,但遗憾的是,我们现在月饼越来越多,但抬头看月亮的人越来越少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一个意象,千古明月。 刚才我们听到的这段录音,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讲授的课程 《千古明月》,从今天开始,由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首批20门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将通过 爱课程 、中国络电视台和 易 同步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一年前,哈佛大学教授的公开课《公正》和《幸福课》开始在人人、微博等线上社区受到民的热烈追捧,这些来自哈佛、耶鲁、剑桥等名校名教授的精品课程,不仅吸引了众多民的视线,更是掀起了中国互联的一场 国外公开课热潮 。根据易提供的数据,目前易公开课的日均浏览人数已经达到了130万。其实,络公开课并非国外才有,教育部从2003年开始便推出了实施 精品课程建设 的计划,近期又在官方站公布了 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 的实施意见,主要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但在公开课的传播效果上,中国高校与国外高校却出现了水火两重天的景象。已经在易上线半年之久的复旦大学讲座《执拗的低音》仅有20几条络回帖,与国外公开课两万多得回帖相比,略显尴尬。对此,易副总丁秀洪认为国外名校本身就是一种吸引力。丁秀洪:国外引进的都是名校,比如说哈佛、牛津、剑桥,你听听这些学校的名字都是如雷贯耳,在全球的排名也是很靠前的,而且大家还好奇,很多用户上来还有新鲜感,想看看国外的大学是怎么上的,有这些因素会导致国外的高校受追捧。但是,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则认为,我国高校本身的教育体制和授课方式才是限制国内高校公开课传播的本质因素。熊丙奇:第一,课程本身的质量不是特别的高,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上他都很难获得受众的好评。其次,整个的讲课的形式,他可能与国外的公开课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国外大学公开课他更多的是可以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学生参与度比较强。而我国的公开课还是灌输式为主,就导致了课程很难受到学生的欢迎,所以说,还是应该认真的反思我们本身的课程建设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