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外侧皮神经综合症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流行性乙型脑炎儿童免疫规划预防的传染
TUhjnbcbe - 2023/11/8 18:14:00
中科医院以品质领跑行业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08173.html

乙脑是由媒介蚊虫传播引起的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起病急,患者症状轻重不一,从隐性感染、轻症脑炎到病情严重的重症脑炎;重症病例常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出现高热、惊厥、昏迷、直至痉挛性瘫痪,甚至死亡,幸存者常留有明显的后遗症。乙脑的传染源主要是猪,主要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乙脑病例主要集中在7~9月,多为<15岁儿童。预防措施包括接种疫苗,防蚊灭蚊,保持饲养场所良好环境卫生,人畜居住地分开等。

一、病原学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简称乙脑病*,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体,属于虫媒病**病*科*病*属,呈球状,核酸为单链RNA,乙脑病*对热抵抗力弱,56℃30分钟灭活。

二、潜伏期

一般为10天至14天,可短至4天,长至21天。

三、宿主及传染源

乙脑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猪是导致人感染乙脑最重要的传染源。猪感染乙脑病*后3天至5天内有病*血症,此时蚊虫吸血后可带病*,人被携带乙脑病*的蚊子叮咬而感染。

蚊虫既是乙脑的传播媒介,也是病*的贮存宿主,野生动物和鸟类是自然疫源地的贮存宿主。

四、传播媒介

蚊虫是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我国主要是三带喙库蚊。

五、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乙脑病*病*普遍易感,人被感染后,绝大部分呈隐性或亚临床感染,仅有少数出现典型乙脑症状,感染后获得持久性免疫力。

六、流行病学特征

1.居住在乙脑流行地区且蚊虫孳生季节发病,或发病前25天内在蚊虫孳生曾去过乙脑流行地区。

2.乙脑发病以儿童为主,由于儿童预防接种的普及,近年来,发病年龄有上升趋势,我国绝大多数省份均有乙脑的流行,流行主要集中在蚊虫叮咬季节。

3.在热带和亚热带,蚊终年存在,蚊和动物宿主之间构成病*持久循环。在温带,鸟类是自然界中的重要贮存宿主。病*每年或通过候鸟的迁栖而传入,或病*在流行区存活过冬。

七、临床表现

乙脑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或呈无症状的隐性感染,仅少数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惊厥、昏迷等。病死率较高,少数重症病人半年后仍有后遗症,主要有意识障碍、痴呆、失语、肢体瘫痪、癫痫等。

急性起病,发热、喷射性呕吐,发热2天至3天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重症患者可出现全身抽搐、强直性痉挛或瘫痪等中枢神经症状,严重病例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

八、防治措施

目前乙脑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支持、综合治疗。尤其要高度重视对症治疗,要认真把好“三关”,即高热关、惊厥关和呼吸衰竭关,同时积极治疗并发症,减少病死率和后遗症率。

乙脑的预防应采取以疫苗接种为主,灭蚊、防蚊、宿主管理及免疫、健康教育等为辅的综合措施。防蚊、灭蚊和易感人群的预防接种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九、疫苗简介

开展乙脑疫苗的预防接种是预防与控制乙脑最经济、有效的干预措施。我国乙脑病例中10岁以下儿童占80%以上,5岁以下约占50%,乙脑疫苗的重点接种对象为流行区10岁以下儿童及从非流行区进入流行区的人员。自70年代中期开始大规模使用乙脑疫苗以来,乙脑发病率明显降低,基本上控制了全国范围的大流行。

年起,我国将乙脑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儿童要及时全程接种乙脑疫苗。我国目前使用的乙脑疫苗有减*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种。

乙型脑炎减*活疫苗(乙脑减*活疫苗,JE-L)

(一)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

1.接种对象及剂次:共接种2剂次。8月龄、2周岁各接种1剂。

2.接种途径:皮下注射。

3.接种剂量:0.5ml。

(二)其他事项

1.青海、*和西藏地区无乙脑疫苗免疫史的居民迁居其他省份或在乙脑流行季节前往其他省份旅行时,建议接种1剂JE-L。

2.注射免疫球蛋白者应间隔不小于3个月接种JE-L。

(三)补种原则

乙脑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出生且未接种乙脑疫苗的适龄儿童,如果使用JE-L进行补种,应补齐2剂,接种间隔不小于12个月。

乙型脑炎灭活疫苗(乙脑灭活疫苗,JE-I)

(一)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

1.接种对象及剂次:共接种4剂次。8月龄接种2剂,间隔7-10天;2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剂。

2.接种途径:肌内注射。

3.接种剂量:0.5ml。

(二)其他事项

注射免疫球蛋白者应间隔不小于1个月接种JE-I。

(三)补种原则

乙脑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出生且未接种乙脑疫苗的适龄儿童,如果使用JE-I进行补种,应补齐4剂,第1剂与第2剂接种间隔为7-10天,第2剂与第3剂接种间隔为1-12个月,第3剂与第4剂接种间隔不小于3年。

1
查看完整版本: 流行性乙型脑炎儿童免疫规划预防的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