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在自己髋关节疼痛且无法查出准确的原因时都会下意识的认为可能是滑膜炎搞得*,不过我们也要注意另一种疾病的发生,那就是髋关节撞击综合征。
这种疾病虽然可能并不为人所知,但实际上这类病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是很常见的。那么到底什么是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呢?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是指由于股骨头和髋臼解剖形态异常,在髋关节运动终末期,股骨近端和髋臼边缘发生异常接触或碰撞,进而引起软骨损伤。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易发于从事运动的年轻人中,尤其是需要较大髋关节活动度,甚至是超过髋关节生理活动范围的项目(如足球、舞蹈、体操等),此外,久坐人群也是高发群体之一。其主要症状为与运动或姿势相关的腹股沟或髋部的疼痛,疼痛也可能会蔓延到背部、臀部或大腿;除疼痛之外,还可能出现髋关节弹响、绞索、僵硬、关节活动受限或者打软。疼痛性质为酸痛,在疾病初期为间歇痛,且在长时间行走、久坐后会逐渐加剧,变为持续性疼痛。另外,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患者常伴随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活动度的下降。
一般来说患有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病人的病症根据临床病理分为三类:钳型、凸轮型和混合型。
凸轮型又名Cam型,易发于年轻男性运动员,主要表现为股骨头颈结合部骨质的异常突出,这使得患者用力时该部位会卡入髋臼引起撞击,而由此产生的剪切力会造成髋臼软骨的磨损或髋臼唇的撕裂,尤其在用力屈曲时更易发生。
钳夹型又名Pincer型,易发于中年女性运动者。这种类型可能会引起髋臼唇的退化及其边缘骨化,造成软骨损伤。
而混合型则是凸轮型和钳夹型同时存在的一型髋关节撞击综合征。
一般来说,存在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症状的患者,应拍摄站立位骨盆正位片和侧位片,以整体评估骨盆和髋关节的状况。这是用来区别患者髋关节形态属于凸轮型还是钳夹型及排除骨折、骨关节炎等引起的髋关节疼痛。为了进一步评估髋关节形态和相关软骨、髋臼盂唇部的病变,CT和MRI也是需要进行拍摄的。
大多数寻求治疗的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往往是症状明显且功能受限严重,日常生活活动受到较大影响,对自身造成了持久且较重的负担。所以对于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我们应及早的发现并尽快接受治疗。一般来说我们根据患者病情发展进程及症状的严重程度将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
一般来说,保守治疗对大多数起病初期的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疗效显著,尤其对凸轮型患者效果更佳。目前临床接受度较高的保守治疗方案为:避免体力劳动、过量运动及长距离行走;避免引起碰撞的髋关节运动方式,将激烈的跑跳运动替换为慢走、游泳等舒缓的运动,尽量不要过度屈曲髋关节、降低剧烈活动等。同时改进髋关节生物力学模式;提高核心稳定性及动作控制能力,尤其强调要加强髋关节外展、外旋肌群的力量,以提高髋关节稳定性及神经肌肉控制能力。治疗可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及软骨保护类药物、局部冲击波治疗等。
虽然保守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大部分患者起病隐袭,发展缓慢,不易被察觉,因此许多患者在确诊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时,更多地选择手术治疗。早期手术治疗,除了能缓解症状外,还可以减缓年轻患者退行性变的进程,临床上大多采取关节镜手术来解决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病症。
综上,保守治疗主要针对病变轻微、临床症状较轻,对日常生活工作影响不大且要求不高的患者。而对于病变较重,临床症状明显(特别是出现跛行、绞索及弹响),影响日常生活活动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如果我们选择不接受,那么病症可能会逐渐加重,甚至发展为髋关节骨关节炎。一般来说接受保守治疗的患者,症状改善至少可持续2年,而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症状改善可持续5~7年。
所以,不要把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想成不能打败的恶魔,只要我们及早的检查并接受有效的治疗,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到很好的预后效果,以避免影响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