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汕头日报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提起“帕金森”,许多人会想到“手抖”“老年”这些关键词,事实并不只是这么简单。如何进一步认识帕金森病,更好地进行疾病预防?汕头大医院主任医师、神经内科二区副主任何文贞为你详解相关知识。
帕金森病并非仅仅是“手抖”
帕金森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慢性退行性运动障碍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何文贞表示,帕金森病起病缓慢,症状表现为运动症状与非运动症状。运动症状临床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运动迟缓及姿势平衡障碍四大主症。
“帕金森病的初期症状不可忽视。”何文贞指出,该病早期表现为几个看起来较为“怪异”的动作:身体一边手足不由自主地震颤,且多发生在静坐时,手出现“搓丸样”震颤;动作迟缓,手足笨拙又不能发力;久坐后站起和起步困难,走路前倾小步前行,呈现“慌张步态”,有时候行走过程中会出现全身僵住,不能动弹,像被冻结一样。当出现这些症状时,患者或家属应引起注意,宜确诊后及早接受治疗。
据何文贞介绍,帕金森病患者门诊见得最多的就是抖,症状开始时家属可能认为是老人没有力气所导致,未重视,直到患者抖到没办法拿碗、拿筷子才来就医。一些家属带患者来就诊时,一直说老人在家闷闷不乐,很少看到老人的笑容,认为老人脾气不好,其实不是的,这是帕金森病患者病程早期出现的呆板“面具脸”。
对于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许多人并不了解,比如便秘、尿失禁、多汗、皮脂溢出、体位性低血压、抑郁、认知功能障碍、嗅觉障碍等。何文贞说,门诊有时会碰到一些以抑郁等情感障碍为主要症状的老年人,最后确诊是帕金森病的首发症状,在抗帕金森治疗后情感障碍症状也随着缓解。这些非典型帕金森症状,需要专业的神经内科医生来判断甄别。
何文贞提醒,警惕帕金森病的有关信号,及早识别,才能更好地进行防治。
患者数量逐年上升男性多于女性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重,全球帕金森病患者数量呈明显增长趋势。据何文贞介绍,汕头地区的帕金森病患者也是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在神经内科,帕金森病是脑血管病之外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二大类疾病。”何文贞表示,帕金森病目前病因尚不明了,既往的研究表明可能与许多的因素相关。年龄老化是最常见原因之一,此外还有遗传因素、环境*物、脑内感染等,而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可能增加帕金森病发病风险,但目前证据不足。
帕金森病可治吗?据何文贞介绍,目前帕金森病没有根治的方法,治疗主要有三大目标,即控制运动症状、预防运动并发症、改善非运动症状。以药物治疗为主,辅以心理疏导、运动疗法及细致护理的综合疗法。药物治疗不佳时,可行手术治疗改善症状。
何文贞提醒,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的睡眠和健康的饮食习惯,保持愉快的心情,多进行一些认知方面和肢体功能的储备,坚持一定额度运动量,多参加一些集体的活动。到了中期,就需要做一些针对性的康复治疗,包括言语、吞咽、平衡、步态等训练。
多喝工夫茶等有利于疾病预防
如何更好地预防帕金森病?何文贞提出以下建议:
做到“三早” 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帕金森病患者建议及早接受治疗,因为此病发病后如控制不好,病情进展较快。同时,应对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检查。其中,有家族史的中老年人更要注意。其它高危因素包括明显脑动脉硬化者、长期在化学工厂或有*环境工作者、怀疑有肌张力或动作协调性有障碍者。
做到“三个避免”一是避免刺激性的药物。在服用药物的时候,一定要了解具体的药物成分,有些具有强碱性或者是强刺激的药物应尽量少用。二是避免高脂高糖,坚持健康饮食。平时不能够吃太多高脂肪、高糖的食物。潮汕人最爱喝的工夫茶对帕金森病的预防有效。茶水中含有比较多的茶碱,能够降低血脂和血液的粘稠度,从而降低血液循环的流速,保持血压的稳定。另外可以多食用一些酪氨酸含量高的食物,如瓜子、杏仁、芝麻等,可促进脑内多巴胺合成。
此外,还应增强体育锻炼和脑力活动,包括肌力锻炼、关节锻炼、平衡功能锻炼等。
温馨提醒
避免两种服药误区
何文贞提醒患者应避免两种服药误区,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私自调整药物剂量:有些患者在服药后感觉病情得到改善,于是为了追求更好的效果,随意增加药物剂量,从而增加药物副作用的发生。比如有些病人因药物剂量过大,导致异动症出现,手脚不自主舞蹈等。还有一些患者则是因担心药物副作用而减少药物剂量,这些均会导致病情波动迅速发展。
不注意服药时间及饮食习惯:有些患者服用治疗药物美多芭时,高蛋白饮食,大量食用牛肉、羊肉、猪肉、牛奶等,导致药物疗效下降。美多芭宜在餐前1小时或者餐后1.5小时服药,有些患者吃美多芭后马上吃饭,或者吃完饭后马上吃美多芭,导致药效明显变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