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外侧皮神经综合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大脑植入芯片,人类未来的惊险一跳
TUhjnbcbe - 2023/7/9 2:01:00
北京比较好湿疹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10620/9083902.html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融媒体记者赵涵

在我们的常规认知里,科学与科幻之间,存在巨大的、难以逾越的鸿沟。

尽管它们都披着科学的外衣,但前者的核心在“学”,需要严谨的逻辑与严密的论证,而后者的核心在“幻”,需要的是丰富的想象力。二者像是一条线上的两个端点。在这两个端点上,各自都有很多极其成功且伟大的人物。

而“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更像是那个在两端疯狂游走跳跃的人。

埃隆·马斯克的神经科技初创公司Neuralink在5月25日表示,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为其脑机接口首次人体临床试验开了绿灯。这是一个里程碑事件,在此之前,这项申请一直难以获得批准。

起初,马斯克创建Neuralink的目标很明确:让人脑与计算机融合,成为“半机械人”,帮助人类与AI实现共生,避免AI对人类造成“生存威胁”。

抱有如此科幻梦想的马斯克,与以“科学、严谨”著称的FDA产生互动后,会给人一种《黑客帝国》即将到来的错觉。

脑机接口的发展历程

对脑机接口最著名的描写莫过于年上映的系列电影《黑客帝国》。电影中,以人类黑客尼奥为首的“人类反抗组织”历经波折回到现实世界,才发现自己此前一直处在虚拟空间,所依赖的乃是插在脑后的一根电缆。

实际上,脑机接口的发展可以追溯到脑电图的发现。

年,德国科学家汉斯·伯杰记录了人类的首个脑电图,建立了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桥梁,某种程度上,做到了“思维可视化”。因而,“脑电图”也被誉为“临床神经病学史上最令人惊讶,最显著,最重要的发展之一”。所以,今年也可以称得上是脑机接口发展的第99年。

脑电图为人类大脑活动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但对脑机接口没什么实质性帮助,毕竟当时“机”的部分还没起步,只是对“脑”有了一些探索。

“脑机接口”一词真正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计算机科学家雅克·维达尔率先使用了“脑机接口”一词来形容一个可以将脑电信号转化为计算机控制信号的系统。他发表了有关“直接脑机交流”的开创性理论和技术建议,创造了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Interface,BCI)一词,将其用于基于视觉事件相关电位的脑机接口系统中,并给出了沿用至今的标准定义。

脑机接口,是指在人或动物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创建的直接连接,从而实现脑与设备的信息交换。当人类思考时,大脑皮层中的神经元会产生微小的电流。人类进行不同的思考活动时,激活的神经元也不同。而脑机接口技术便可以靠直接提取大脑中的这些神经信号来控制外部设备,它会在人与机器之间架起桥梁,并最终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年,威廉·多贝利在视觉脑机接口上实现了突破,这是脑机接口的最初应用。他在一位盲人的视觉皮层上植入了68个电极的阵列,在联通了一台摄像机后,成功让患者重见光明。

接着,与运动神经相关的脑机接口也走向应用阶段。

年,脑机接口帮助一位因中风导致锁闭综合征(意识清醒,但除了眼球其他所有位置都不能活动)的患者成功控制了电脑光标。年,布朗大学研究团队就完成了首个大脑运动皮层脑机接口设备植入手术。

年,脑机接口设备已能够胜任更复杂和广泛的操作,得以让瘫痪病人对机械臂进行操控,自己喝水、吃饭、打字与人交流。年巴西世界杯开幕式,高位截瘫青年朱利安诺·平托在脑机接口与人工外骨骼技术的帮助下开出一球;年,内森·科普兰也已经用意念控制机械手臂和美国总统奥巴马握手。

Neuralink的脑机接口

当下,脑机接口可以分为三种:非侵入式、半侵入式、侵入式。换成通俗易懂的话,三种设备的植入大脑的方式分别为:盖上去、插上去、埋进去。

非侵入式在医疗康复领域已经较为常见,即无需手术,只通过戴在头上形似“头盔”的穿戴设备感应大脑不同部位发出的脑电波。半侵入式虽然同样需要进行开颅手术,但只将其植入在大脑皮层之外,通过更近的感应距离提高脑电波感应的灵敏度。而Neuralink的设备则是侵入式的,通过开颅手术等方式将多个电极植入到大脑皮层内部,直接获取不同的脑内神经元发出的电信号。

Neuralink此番获得FDA批准在人体开展临床研究之所以引发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脑植入芯片,人类未来的惊险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