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外侧皮神经综合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疲倦乏力用中医来调养
TUhjnbcbe - 2023/6/15 22:14:00

疲劳综合征的中医调理

疲劳综合征是最常见的亚健康状态,而又不同于亚健康,明显的疲劳、乏力等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诊断是否存在疲劳综合征,首先要排除其它疾病,而且症状必须持续半年以上,并且至少具备以下症状中的四项才考虑。

1)短期记忆力减退或者注意力不能集中

2)咽痛

3)淋巴结痛

4)肌肉酸痛

5)不伴有红肿的关节疼痛

6)新发头痛

7)睡眠后精力不能恢复

8)体力或脑力劳动后连续24小时不能恢复。

上述表现没有特异性,容易将其诊断为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神经官能症等。

心理方面的异常表现要比躯体方面的症状出现得早,多数表现为心情抑郁,焦虑不安或急躁、易怒,情绪不稳,脾气暴躁,思绪混乱,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做事缺乏信心,犹豫不决。

面容则多数表现为容颜早衰,面色无华,过早出现面部皱纹或色素斑;肢体皮肤粗糙,干涩,脱屑较多;指(趾)甲失去正常的平滑与光泽;毛发脱落,蓬垢,易断,失光。

发展中医

中医统称为“虚劳”,以五脏亏损、气血阴阳不足为证候。《素问·通评虚实论》定义为“精气夺则虚”,并以气虚、脉虚、尺虚为“重虚”,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为“五虚”;劳为“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素问·经脉别论》曰“生病起于过用”,《举痛论》所云“劳则气耗”,《灵枢·本神》指出:“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金匮要略·血痹虚劳》首次提出虚劳病名,详述证因脉治,分阳虚、阴虚、阴阳两虚三类,治疗重在温补脾肾,扶正祛邪,祛瘀生新,补虚不忘泄实的治疗观点。

李东垣对劳倦内伤之证从脾胃气虚立论,着重用甘温补中法;朱丹溪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理论,对阴虚者从肝肾论治,以滋阴降火为立法;张景岳从阴阳互根提出“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治则;汪绮石在《理虚元鉴》指出“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急病,外伤也可致虚,吴澄的《不居集》首次论述“外损”观点,提出因病致虚,邪气久羁成劳者的各种虚损证候。

辨证施治

虚劳证候虽多,但性质不外乎阴阳气血,病变不离五脏,故辨证在区分阴阳气血的基础上,分别五脏见证,则自能纲举目张。阴阳气血有相互依存为用的关系,五脏亦有互为资生和制约的关系,所以互相影响,合并成病。根据虚者补之,损者益之理论,采用温阳、补气、滋阴、养血等法,先天重在补肾,后天重在补脾,先天根本得固,后天气血渐生,则虚劳渐渐自主恢复。

中医适宜技术

肺气虚:声音低怯,咳嗽无力,痰液清稀,或有气喘,畏风自汗,时寒时热,易于感冒。

脾肺气虚:遇劳气促,食少便溏,腹部坠胀,脱肛,面足虚浮。

心气虚:面色苍白,气短懒言,语声低微,头昏神疲。

肺主气,脾为肺之母气,为气血生化之源,治则均为健脾益气,常用四君子汤加味,药用人参、白术、茯苓、*芪、大枣、炙甘草。

如有脏器下垂,气虚下陷,加柴胡、升麻,或用补中益气汤。

食后腹胀:加木香、砂仁。

痰多:加半夏、陈皮。

兼气郁:加柴胡、白芍、刺蒺藜。

兼血虚:加当归、白芍,或用八珍汤。

纳谷不香:加谷麦芽、鸡内金、山药、扁豆。

易感者:加防风、当归、生姜。

兼心气虚者:加淮小麦、玉竹、龙骨牡蛎。

兼肾气虚者:去大枣、甘草、白术。加菟丝子、山药、杜仲、枸杞、山萸肉。

血虚:面色萎*或淡白无华,唇舌指甲色淡,头晕目花,肌肤枯燥。

中医传统滋补品

血虚多见于心血不足、肝血不足证,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水谷精微入肺才可转营血,心主血脉,肝藏血,治则以生血养血为主,常用四物汤加减,药用熟地、白芍、当归、川芎、阿胶、何首乌、枸杞、桂圆。

失眠多梦:加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

心脾两虚:用归脾汤、人参养营汤。

肢体麻木:加鸡血藤、丹参。

头晕目眩:加枸杞、菊花、山萸肉。

皮肤瘙痒:加何首乌、生地、桃仁、红花、夜交藤、徐长卿。

阴虚:面颧红赤,唇红,低热潮热,手足心热,虚烦不安,盗汗,口干。

肺阴虚:干咳痰少质黏,痰中有时带血,咽燥,失音。治宜养阴润肺,常用百合固金汤加减,药用百合、沙参、麦冬、生地、熟地、玄参、川贝、白芍、甘草等。盗汗加牡蛎、五味子;潮热加知母、鳖甲、地骨皮。

心阴虚:心悸,心烦不宁,善惊,少寐梦多。治宜滋阴养心,常用天王补心丹加减,药用麦冬、天冬、生地、柏子仁、酸枣仁、玄参、丹参、五味子等,口舌生疮、心烦加*连、淡竹叶、生甘草。

脾胃阴虚:脘部灼热隐痛,心嘈如饥而不欲食,干呕,大便干燥。治宜养阴和胃,常用益胃汤加减,药用沙参、麦冬、生地、玉竹、石斛、花粉、白芍、甘草等。不思饮食加谷麦芽、山药、生枇杷叶;大便干燥加火麻仁。

肾阴虚:眩晕、耳鸣耳聋、腰膝酸软、遗精。治宜滋补肾阴,常用左归丸加减,药用生地、熟地、龟板、山萸肉、枸杞、山药、怀牛膝、女贞子、旱莲草等。

阳虚:面色苍白或晦暗,怕冷,手足不温,出冷汗,精神疲倦,气息微弱,或有浮肿。

心阳虚:心悸心慌、胸闷胸痛、怕冷乏力。治宜温养心阳,常用保元汤或拯阳理劳汤加减,药用人参、*芪、桂枝、肉桂、炙甘草、白术、当归、大枣、陈皮、五味子、干姜、制附片。心悸、汗多加酸枣仁、龙骨牡蛎;胸痛加当归、川芎、赤芍、丹参、郁金、瓜蒌、半夏、薤白。

肾阳虚:腰酸背痛、手足不温、大便汤、五更泄。治宜温补肾阳,常用右归丸加减,药用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杜仲、菟丝子、当归、巴戟肉、肉桂、附子等。气虚加人参;阳痿加淫羊藿、肉苁蓉、蜈蚣;脾肾阳虚加白术、茯苓、干姜、肉豆蔻、补骨脂、吴茱萸、大枣。

总之,慢性疲劳的辨证论治应遵循以下几点:以脏腑气血阴阳为纲;五脏是一整体,相互制约,相互依存;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首先调理好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因虚致病者,扶正补虚,因病致虚者,或攻邪为主,佐以扶正,或攻补兼施,或以扶正为主;还应谨记虚不受补,病久必瘀,谨察病机所在,有序调理,恢复一身之气。

传统中医养生
1
查看完整版本: 疲倦乏力用中医来调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