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外侧皮神经综合症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世界周刊丨渐冻症患者彼得用生命打开了
TUhjnbcbe - 2023/6/5 20:39:00

6月21日是世界渐冻人日。一度风靡全球的“冰桶挑战”,让这种疾病走进了大众视线。

19:09

“渐冻症”一般指肌萎缩侧索硬化,或称“运动神经元疾病(MND)”,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五大绝症之一。由于尚无医学疗法,患者往往只能绝望地目睹自己的身体逐渐僵化直至死亡,被认为是“比癌症还要残忍的绝症”。

世界上最著名的渐冻人是已于年去世的著名物理学家霍金(-)。而在本月,又一位堪称伟大的“渐冻人”离开人世,他以自己的身体作为试验对象,利用最新科技与渐冻症顽强抗争,被称为第一位“人类赛博格”。

“心碎地告知大家,彼得在家人和好友的陪伴下平静地离开了人世。他为所有支持他的人感到无比自豪,为改变人们看待残疾方式的个人理想感到无比自豪。”

当地时间6月15日,英国科学家彼得·斯科特-摩根(PeterScott-Morgan)的家人通过推特宣布了彼得离世的消息。

在与“渐冻症”斗争近5年后,今年年初,彼得的病情急剧恶化。全身的肌肉萎缩已达头部,只剩下眼球和大脑可以正常活动。

在这种情况下,彼得的虚拟化身(avatar)——利用AI人工智能技术的2.0版彼得,接受了媒体的线上采访。

彼得的虚拟化身彼得2.0:我的大脑疯狂地想跟外界交流,想要写邮件、用电视遥控器换频道、与人聊天,但只有我的眼球能转动。我好像困在了自己的宇宙里,只能靠敲莫尔斯电码和别人进行沟通。

对于渐冻症发展到晚期的彼得来说,做出这番内心独白实属不易。

彼得的身体接入了4根管子,用于进食、呼吸和排泄。彼得只能借助眼动仪和AI人工智能系统把文字转化成语音,最终由其胸前屏幕中的虚拟化身——彼得2.0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彼得的虚拟化身彼得2.0:运动神经元疾病或者ALS(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导致我除了眼睛之外的一切都瘫痪了,但我仍然对科学技术充满热情,我不仅要生存,还要活出精彩。

年,在被诊断患上渐冻症前,彼得已是全球小有名气的机器人科学家,拥有伦敦帝国理工学院颁发的全英首个“机器人学”博士学位,出版了8本机器人相关书籍,在全球开展了上千场演讲。

正当他意气风发之时,命运跟彼得开了个可怕的玩笑。

那一年,57岁的彼得被确诊患上渐冻症。随着病情发展,彼得大脑和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将出现不明原因的退化,造成肌肉萎缩,最终身体会像“被冻住”一样无法说话、进食和呼吸。

据世界“渐冻症”协会的数据,渐冻症的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三。最早的有记载的渐冻症病例可以追溯到至少年前,而随着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和美国橄榄球明星史蒂夫·格里森等名人先后患病,渐冻症才逐渐被大众所知晓。

通常情况下,“渐冻症”患者会在首次发病后的2到5年内去世,能存活超过10年的人不足十分之一。年彼得确诊时,医生预言,他的生命可能只剩下不到两年。

得知这一切后,彼得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他要将自己变成世界上首个“人类赛博格”。

赛博格,英文“Cyborg”,由“cyberneticorganism”—“生控体系统”这一词组演化而来。简单地说,就是人类和机器的融合体,或泛指任何混合了有机体与电子机器的生物。其目的,是借科技来增加或强化生物体的能力。赛博格不是机器人,最大的区别在于,赛博格强调由人脑进行思考,通过机械配件带来完成生物体的能力增强。

“渐冻症”患者彼得·斯科特·摩根:我决定大胆尝试,借助科技的力量放手一搏,这不只是为了我,也是为了所有的MND(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变身。

彼得“变身”赛博格的第一步,是赶在病魔之前,先下手为强,实行“三重造口术”。

这包括3项外科手术:胃造口术、结肠造口术、膀胱造口术。造口后,医生会将3根管子分别插入彼得的胃部、结肠和膀胱,解决进食、呼吸和排泄问题。

但由于此前没有任何先例,彼得激进冒险的想法在英国医学界引起极大争议。但彼得决心已定。

麻醉师马瑞·莱特:你不得不被他(彼得)想要控制(自己身体)的欲望所折服。患有渐冻症的患者通常身体本来就虚弱,彼得的方案是非常前沿的,这是前所未有的突破,我认为他是一位先驱。

年7月10日,多名外科医生同台,耗时3小时40分钟,三重造口术成功结束。

“渐冻症”患者彼得·斯科特·摩根:这是我的“新界面”,这里有液体进入,固体食物从这进入,一号出口在这,二号出口在这。这太棒了,这可以用一辈子,为啥大家都不尝试一下呢?

两周后,彼得出院回家。

在完成了身体的“输入输出工程”后,接下来,彼得还需要一套设备,来完成自我意识的“输入输出”。

“渐冻症”患者彼得·斯科特·摩根:语言能力的丧失对渐冻症患者的打击最大,这让他们感到很脆弱,甚至发短信也成了不可能的事。他们无法表达自己,无法进行情感上的交流。

在全球领先音频技术公司的帮助下,彼得在录音棚中录制了数十个小时、各种语气的声音。再经过数字语音合成技术的加工,彼得的“克隆音”诞生了。

而曾为电影《星球大战》制作特效的伦敦松木制片厂(PinewoodStudios)则利用3D计算机动画制作技术,成功打造了彼得的虚拟化身“阿凡达”形象。

彼得的虚拟化身彼得2.0:对我来说,“赛博格”只是一个指代半人半机器的花哨词汇,真正前所未有的(突破)是,我身体最重要的机器部件是人工智能,而不是机械。

拥有克隆音和虚拟形象后,更大的挑战来了——一个被逐渐冻结的人如何将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表达出来。

彼得找到了曾为物理学家霍金研发“人脸打字”系统的英特尔计算实验室主管纳奇曼(LamaNachman)。正是纳奇曼团队研发出的“ACAT”辅助情境感知工具包(AssistiveContextAwareToolkit)使霍金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重获新“声”。

按照设计初衷,“ACAT”会利用AI技术学习霍金的表述习惯。霍金只需通过眼动追踪的方式输入约20%的语句内容,“ACAT”便可感知情境,自动完成剩余的语句填充。

不过,纳奇曼(LamaNachman)认为,霍金并没有让“ACAT”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因为霍金特别喜欢给AI“纠错”,严格要求“ACAT”所说的语句与其脑海中的一词不差。这样做的结果是,霍金的平均语速最多只能达到普通人的十分之一。

英特尔计算实验室主管纳奇曼: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人类需要与AI协作。史蒂文(霍金)喜欢严格控制每一个单词,但如果对AI的各个方面加以控制,个性真的就荡然无存了,(AI)可能只能算是个语音助理。(系统语言和你的语言)相关联,并且听起来像你说的话,我认为AI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

“渐冻症”患者彼得·斯科特·摩根:“我”听起来是我,但却是另一个我,这个“我”还能自己成长。

英特尔计算实验室主管纳奇曼:这就好比你和助理合作,如果你啥都想控制,做事肯定高效不了,但如果你肯舍弃一点点的控制,就可以更好地做事。

和霍金相比,身为机器人专家的彼得更愿意让AI自我发挥。在他看来,人类和AI的关系应该像是“导演和即兴表演的演员”。

事实上,霍金的“AI威胁论”和彼得的“AI共生论”也正是目前科学界关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两种完全对立的理论。

英国物理学家霍金:我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会让人类走向终结。

霍金生前曾多次预言,发明AI可能会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灾难。AI将以不断加快的速度重新设计自己。而人类因为受制于生物进化的速度,无法与其竞争,最终将被超越。人类需要利用逻辑和理性去控制未来可能发生的威胁。

相比霍金,彼得则要乐观得多。

他曾在《机器人革命》一书中指出:“如果遵循‘强化人’的道路,那么人类和机器人就有可能遵循同一条进化路线。这样一来,人类总有一天能用更永久的机制,取代过于脆弱的肉身。”

年下半年,彼得的病情发展进入晚期。由于喉部肌肉失能,经常出现唾液呛噎至肺部的危险情况。为此,彼得不得不接受全喉切除手术,这也是英国首例该类型的手术。

“这是我作为彼得1.0发表的最后一篇文章。在明天的手术后我的生命可能延长几十年,这是我完全变身赛博格前最后阶段的手术。根据数据,我曾被预言将在这个月死去。我不会死,我要变身!我真的太爱科学了!!!”

幸运的是,手术非常成功,彼得被全球媒体称为“全球首个人类赛博格”。

在纳奇曼团队的帮助下,配备AI语言系统的赛博格装备及时到位。

今年1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彼得2.0还借助AI语言系统唱出了高难度歌曲“纯粹想象”(PureImagination),要知道,这可是彼得本人不会唱的歌。

当然,和人一样,AI也会犯错。

在一次视频对话中,彼得的好友兼合作伙伴杰瑞提出了一个非常聪明的提案,彼得本想回复他:“YouareincredibleJerry!你真是太棒了杰瑞”而AI却自作主张,说出了“Youareanincrediblejerk!你真是个大混蛋”。

直到去世前,彼得都没搞清楚AI到底是在哪里学到的“混蛋”这个单词。只能自我解嘲,“这可能是一个bug,或是一种赛博格式的幽默吧。”

“升级后”的彼得生活更加忙碌。他每周工作60小时,参加演讲、接受采访、努力完善着他的赛博格系统。

年年末,彼得表示,自己的下一个挑战便是“自由运动”,在机器人轮椅上融汇AI自动驾驶技术,大胆前往普通轮椅不便抵达的地方。

彼得的虚拟化身彼得2.0:恐惧是正常的,感到恐惧是生而为人的特质之一,我们的身体可以变得更快、更强,我们可以战胜自己的恐惧,取得进步,不断超越。我正朝着成为一个完完全全的赛博格而努力,我绝不会放弃当一个人类,但也许我会改变做人的意义。当下正是激动人心的时代,这不是结束,好玩的事才刚刚开始。

然而,病魔终究没有放过勇敢乐观的彼得。

今年4月8日,彼得发表推文说:“你们可能会好奇为何过去两个月我变得这么沉默。由于‘运动神经元疾病(MND)’的罕见影响,我的双眼已无法闭合,导致眼球极度干燥,不再能利用眼动追踪来跟大家对话。但今天我邀请到了联想的伊恩来测试其他替代方案。我应该很快就能说话了。我太爱高科技了!”

然而,这一次,奇迹没能再度出现。

两个多月后,“渐冻症”患者彼得·斯科特·摩根去世。

虽然彼得已告别人世,但彼得的AI语音系统没有“死亡”,还在继续学习成长。据英国媒体报道,这套系统已经学会了唱法文歌曲。同时,彼得的虚拟化身—彼得2.0也在3D技术的塑造下变得更加细腻逼真,能够配合语义同步做出微笑、挑眉等表情,这些都是幽默的彼得生前的招牌动作。

彼得去世后,他生前创办的公益组织“彼得·斯科特-摩根基金会”表示,用于彼得“赛博格”的所有技术都将被开源处理,与全世界分享。基金会还将继续与更多的前沿科技公司合作,利用最新技术,帮助更多因健康问题行动受限的人们。

至于下一代的人类赛博格,基金会表示,将把研究重点放在彼得生前曾尝试的脑机接口(BCI)技术上,在大脑与AI设备间构建实现控制的直接路径。这一构想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年4月,世界首富马斯克创办的Neuralink公司展示过一只猕猴在电脑上玩乒乓球游戏的视频。在视频拍摄6周前,猕猴的大脑被植入了硬币大小的脑机接口设备。设备上嵌有超过个电极,而设备被植入的位置正是负责控制手臂神经的区域。

起初,研究团队先是教会了猕猴使用游戏手柄玩游戏,并通过金属吸管中的香蕉奶昔对其进行鼓励。

在此期间,借助蓝牙技术,脑机接口设备在计算机上记录下猕猴大脑的神经元激活情况,供AI系统进行深度学习,最终形成对猕猴手臂动作的预测。

仅在短短三分钟的学习后,研究团队断开了游戏手柄与电脑的连接,在没有手柄的情况下,猕猴“仅凭意念”便能控制光标,继续游戏。

按照马斯克的说法,这一实验证明了距离实现“全脑接口”(WholeBrainInterface),即让人类所有的神经元和AI载体连接的目标更近了一步,对于帮助渐冻症、帕金森综合征、阿尔兹海默症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具有很大潜力。

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曾说:“凡是杀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强大。”

彼得生前曾在多个场合表达过自己选择成为“人类赛博格”的原因:那便是重新定义人类被困在自己身体里的意义。这不仅仅关乎“渐冻症”这种疾病,还包括因事故、年老、遗传等各种原因造成的人体行动限制。归根结底,这关乎地球上每个人的自由以及活着的意义。

相信彼得的离开不是结束,他用生命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开始。

1
查看完整版本: 世界周刊丨渐冻症患者彼得用生命打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