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易经
奇门
传统
智慧
香道
养生
穴位动态图:三焦经
关冲穴
取穴方法:关冲穴位于人体的手环指(无名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关冲穴解析:
1)关冲。关,关卡也。冲,冲射之状也。关冲名意指三焦经体内经脉的温热水气由此外冲体表经脉,阴性水液被关卡于内。本穴物质为来自三焦经体内经脉外冲而出的温热水气,而液态物由于压力不足不能外出体表,如被关卡一般,故名关冲。
)三焦经井穴。井地部孔隙也。本穴为三焦经体内与体表经脉的交接处,气血物质是由本穴的地部孔隙而连通,故为三焦经井穴。
3)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三焦经体内经脉外出的温热水气,此气出体表后散热而变为凉性水气,表现出肺金的凉冷特性,故其属金。
穴位含义:三焦经体内经脉的温热水气由此外冲体表经脉。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
运行规律:散热后循三焦经传于液门穴。
功能作用:散热生气。
主治疾病:头痛,目赤,耳聋,耳鸣,喉痹,舌强,热病,心烦等。
〖穴位配伍〗:
配内关穴、人中穴治中暑、昏厥。
配少商、少泽,有泄热利咽的作用,主治咽喉肿痛。
配人中、劳宫,有泄热开窍的作用,主治中暑。
配风池、商阳,有退热解表的作用,主治热病无汗。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筋膜、指甲根。皮肤薄,由尺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的指背支分布。皮下筋膜薄而疏松,并有纤维束连于皮肤和骨膜。手指的静脉多位于背侧。浅淋巴管与指腱鞘、指骨骨膜的淋巴管相通。手的动脉每指有4条,即两条指掌侧固有动脉和两条指背动脉分别与同名神经伴行。均位于指掌、背面与侧面的交界线上。因指背血管及神经较细短,所以指的掌侧及末二节指背侧皮肤和深层结构,均分布有掌侧的血管和神经。
液门穴
取穴方法:在手背部,当第4、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液门穴解析:
1)液门。液,液体也,经水也。门,出入的门户。液门名意指三焦经经气在此散热冷降化为地部经水。本穴物质为关冲穴传来的凉湿水气,凉湿水气至此之后则快速散热冷却,冷却后的水湿归降地部,故名液门。
)三焦经荥穴。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物质为关冲穴传来的凉湿水气,至本穴后散热冷降为地部经水,所生之水量极小,故为三焦经荥穴。
3)本穴属水。属水,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关冲穴传来的凉湿水气,在本穴的变化为散热冷降,表现出水的润下特征,故其属水。
附注:手少阳三焦经的荥穴。
穴位含义:三焦经经气在此散热冷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及地部的经水。
运行规律:天部之气大部分冷降为地部水液,小部分吸热后上行天之天部,地部经水则回流关冲穴。
功能作用:降浊升清。
主治疾病:头痛,目赤,耳痛,耳鸣,耳聋,喉痹,疟疾,手臂痛等。
〖穴位配伍〗液门穴配鱼际穴缓解治疗喉痛。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热则补之。
〖生理解剖〗有来自尺动脉的指背动脉,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手背支。
中渚穴
取穴方法:在手背部,当环指本节(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5掌骨间凹陷处。
中渚穴解析:
1)中渚。中,与外相对,指本穴内部。渚,水中的小块陆地或水边之意。中渚名意指随三焦经气血扬散的脾土尘埃在此屯积。本穴物质为液门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随水湿风气扬散的脾土尘埃在此冷降归地并形成了经脉水道旁边的小块陆地,故名中渚。
)三焦经俞穴。俞,输也。三焦经气血温度不高,所行之地无外界提供的充足热能使其水液气化上升,气血物质在本穴的变化主要是散热冷降,只有少部分的水气吸热上行才保证了三焦经经脉的气血畅通,本穴也就如三焦经经脉气血的输出之地,故为三焦经俞穴。
3)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向外输出的气血物质为水湿之气,其运行为风行之状,表现出风木的横向运动特征,故其属木。
附注:手少阳三焦经的腧穴。
穴位含义:随三焦经气血扬散的脾土尘埃在此屯积。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风气。
运行规律:循三焦经上传于阳池穴。
功能作用:传递气血,生发风气。
主治疾病:头痛,目眩,目赤,目痛,耳聋,耳鸣,喉痹,肩背肘臂痠痛,手指不能屈伸,脊膂痛,热病等。
中渚穴配太白穴缓解治疗大便难;中渚穴配支沟穴、内庭穴缓解治疗嗌痛;中渚穴配角孙穴缓解治疗耳鸣耳聋。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生理解剖〗下为第4骨间背侧肌;有手背静脉网、掌背动脉分布;布有尺神经皮支和尺神经肌支。
阳池穴
取穴方法:在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阳池穴解析:
1)阳池。阳,天部阳气也。池,屯物之器也。阳池名意指三焦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之气。本穴物质为中渚穴传来的弱小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受外部传入之热,此水气吸热胀散而化为阳热之气,如阳气生发之池,故名阳池。
)别阳。别,离别也。阳,阳气也。别阳名意指三焦经的阳气由此别走厥阴心包经。本穴物质为吸热胀散的阳热之气,因其强盛饱满,而与之相表里的手厥阴心包经相对部位天之上部的阳气虚弱,因此三焦经的阳气由本穴别走厥阴心包经,故名别阳。
3)发阳。发,生发也。阳,阳气也。发阳名意指三焦经在此生发阳气。理同阳池名解。
4)三焦经原穴。原,本源也。本穴物质为阳热之气,性干燥,表现出三焦经气血的本源特性,故为三焦经原穴。
附注:手少阳三焦经的原穴。
穴位含义:三焦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之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
运行规律:一是别走厥阴心包经,二是循经上传外关穴。
功能作用:生发阳气,沟通表里。
主治疾病:腕痛,肩臂痛,耳聋,疟疾,消渴,口干,喉痹等。
阳池穴配合谷穴、尺泽穴、曲池穴、中渚,治手臂拘挛。阳池穴配外关、曲池主治前臂疼痛麻木;阳池穴配少商、廉泉主治咽喉肿痛;阳池穴配胃管下俞、脾俞、太溪主治糖尿病。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下为腕背侧韧带,在指伸肌腱(桡侧)与小指伸肌腱之间;布有腕背静脉网、尺动脉腕背支的分支;有尺神经手背支、前臂后皮神经分布。
外关穴
取穴方法: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外关穴解析:
1)外关。外,外部也。关,关卡也。外关名意指三焦经气血在此胀散外行,外部气血被关卡不得入于三焦经。本穴物质为阳池穴传来的阳热之气,行至本穴后因吸热而进一步胀散,胀散之气由穴内出于穴外,穴外的气血物质无法入于穴内,外来之物如被关卡一般,故名外关。
)手少阳阳维之会。本穴物质为吸热后的胀散之气,此气外出本穴后交于阳维脉所在的天部层次,故为手少阳阳维之会。
3)三焦经络穴。络,联络也。本穴输出的物质为天部的阳热之气,它不光输向本经各穴所在的天部层次,它还外传于手厥阴心包经所过的天部层次,本穴有联络各部经脉气血的作用,故为三焦经络穴。
穴位含义:三焦经气血在此胀散外行。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阳气。
运行规律:一是循三焦经上传于支沟穴,二是别走心包经,三是上行于天部并交于阳维脉。
功能作用:联络气血,补阳益气。
主治疾病:热病,头痛,颊痛,耳聋,耳鸣,目赤肿痛,胁痛,肩背痛,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手颤等。
外关穴配阳池穴、中渚穴缓解治疗手指疼痛、腕关节痛;外关穴配太阳穴、率谷穴缓解治疗偏头痛。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尺骨与桡骨之间,深部有小指伸肌、指伸肌、拇长伸肌和食指伸肌;布有头静脉和贵要静脉的属支,骨间后动、静脉;有前臂后皮神经和骨间后神经分布。
支沟穴
取穴方法: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支沟穴(飞虎,飞处)解析:
1)支沟。支,树枝的分叉也。沟,沟渠也。支沟名意指三焦经气血在此吸热扩散。本穴物质为外关穴传来的阳热之气,水湿较少,至本穴后又因进一步的吸热而胀散为高压之气,此气按其自身的阳热特性循三焦经经脉渠道向上、向外而行,扩散之气亦如树之分叉,故名支沟。飞虎、飞处名意与支沟同,飞是指穴内气血为天部飞行的阳气,虎为寅木之风,指穴内气血的运行为风行之状,处则是指穴内阳气到达它所应去的处所。
)三焦经经穴。经,经过也,动而不居。本穴为三焦经阳气的经过之处,故为三焦经经穴。
3)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吸热后上行天部的阳热之气,其运行时的上行变化表现出火的炎上特征,故其属火。
穴位含义:三焦经气血在此受热扩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升散于天部,小部分循三焦经上行。
功能作用:生风化阳。
主治疾病:暴喑,耳鸣,肩背痠痛,胁肋痛,呕吐,便秘,热病等。
支沟穴配天枢穴、照海穴缓解治疗大便秘结。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尺骨与桡骨之间,深部有小指伸肌、拇长伸肌和前臂骨间膜;布有头静脉、贵要静脉的属支以及骨间后动、静脉分布;有前臂后皮神经和骨间后神经分布。
会宗穴
取穴方法:在前臂背侧,当腕背横纹上3寸,支沟尺侧,尺骨的桡侧缘。
会宗穴解析:
1)会宗。会,会合也。宗,祖宗也,为老、为尊、为长也,此指穴内物质为天之天部的阳气。会宗名意指三焦经的阳气在天之天部会合。本穴物质为三焦经的天部阳气会合而成,所处为天之天部,如宗气之所汇,故名会宗。
)三焦经郄穴。郄,孔隙也。本穴物质为天之天部的阳热之气,水湿稀少,有名而无实,外传的实质物质如从孔隙中传出一般,故为三焦经郄穴。
附注:三焦经郄穴。
穴位含义:三焦经的阳气在天之天部会合。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天部的阳气。
运行规律:吸湿冷降后循经传于三阳络穴。
功能作用:吸湿降浊。 主治疾病:耳聋,痫证,上肢肌肤痛等。
会宗穴配大包穴治上肢肌肉疼痛,软组织挫伤;会宗穴配听会穴、耳门穴治耳聋。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尺骨桡侧缘,在小指固有伸肌和尺侧腕伸肌之间;有前臂骨间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神经和骨间掌侧神经。
三阳络穴
取穴方法:在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4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三阳络穴(通门穴,通间穴)解析:
1)三阳络。三阳,指手三阳经的气血物质。络,联络之意。穴三阳络名意指手三阳经的气血物质在此交会。本穴由于会宗穴传来的气血为由阳变阴的寒湿之气,穴内温压呈下降之状,手阳明少阳的天部阳气因而汇入穴内,本穴有联络手三阳经气血的作用,故名三阳络。
)通门。通,通道也。门,门户也。通门名意指手阳明少阳的天部阳气由此汇入穴内。理同三阳络名解。通间名意与通门同,间指间隙。
3)手三阳经之会。本穴为手三阳经的阳气交会之所,故为手三阳经之会。
附注:手三阳经的阳气在此交会。
穴位含义:手三阳经的阳气在此交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气。
运行规律:由穴外的天部层次汇入穴内。
功能作用:收引寒湿。
注:本穴经书列为不可刺,乃因穴内气血为天之上部的湿热之气,热则可化为纯阳之气,有补益阳气之功,寒则除湿降浊之功,刺之则会乱气,唯其热盛方可刺泻。古之圣贤恐后人之不解,故将本穴列为不可刺。
主治疾病:暴喑,耳聋,手臂痛,龋齿痛
三阳络穴配曲池穴、合谷穴、肩井穴治中风后遗症上肢不遂。
〖治法〗不可刺,寒则用补灸之法,热则用灸泻之法或循经推按引而导之、散之。
〖生理解剖〗在指总伸肌与拇长展肌起端之间;有前臂骨间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为前臂骨间背侧神经。
四渎穴
取穴方法: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肘尖下5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四渎穴解析:
四,数量词。渎,小沟渠也。四渎名意指三焦经气血在此冷降为地部经水。本穴物质为三阳络穴传来的水湿云气,在本穴的变化为部分水湿冷降归地,降地之水形成向穴外流溢的数条小沟渠之状,故名四渎。
穴位含义:三焦经气血在此冷降为地部经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分流四散于脾土各部。
功能作用:去湿降浊。
主治疾病:暴喑,暴聋,齿痛,呼吸气短,咽阻如梗,前臂痛等。
四渎穴配三阳络穴、阳溪穴治手指伸展不利,上肢不遂;四渎穴配三阳络穴、消泺穴、肩髎穴、天髎穴、肩外俞穴治肩臂痛。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指总伸肌与尺侧外伸肌之间;有前臂骨间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为前臂骨间背侧神经和骨问掌侧神经.
天井穴
取穴方法:在臂外侧,屈肘时,当肘尖直上1寸凹陷处。
天井穴解析:
1)天井。天,天部也。井,孔隙通道也。天井名意指三焦经吸热上行的水浊之气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四渎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其变化为散热冷缩并从天之上部降至天之下部,气血的运行变化如从天井的上部落下一般,故名天井。
)三焦经合穴。本穴为三焦经天部之气的会合之处,故为三焦经合穴。
3)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云气,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有土的不动之义,故其属土。
穴位含义:三焦经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在此聚集。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不断地气化散热并从天之上部降至天之下部。
功能作用:散热生气降浊。
主治疾病:偏头痛,胁肋,颈项,肩臂痛,瘰疬,瘿气,癫痫等。
天井穴配天突穴缓解治疗瘿气;天井穴配巨阙穴、心俞穴缓解治疗精神恍惚;天井穴配率谷穴缓解治疗偏头痛。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点刺出血或补之灸之,热则提插通泻。
〖生理解剖〗在肱骨下端后面尺骨鹰嘴中,有肱三头肌肌腱;布有肘关节动、静脉网;有前臂后皮神经和桡神经分布。
清冷渊穴
取穴方法:在臂外侧,屈肘时,当肘尖直上2寸,即天井上1寸。
清冷渊穴解析:
1)清冷渊。清,清静也。冷,寒冷也。渊,深渊也。清冷渊名意指三焦经经气散热冷降后在此位于天之下部。本穴物质为天井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进一步散热冷降,冷降后的水湿云气位于天之下部,如固定不变的寒冷深渊一般,故名清冷渊。清冷泉名意与清冷渊同。
)青灵。青,肝之色也,此指穴内气血的运动为风行之状。灵,灵巧也。青灵名意指穴内气血的运行为横向的风行之状。本穴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由于其热能的吸收与扩散处于平衡状态,向外输出为横向的风行之状,运行极为灵巧,故名青灵。
3)清昊。清,清静也。昊,大也。清昊名意指穴内气血为天部的水湿之气,气血场覆盖的范围巨大。
穴位含义:三焦经经气散热冷降后在此位于天之下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大范围湿冷水气。
运行规律:循三焦经横向传于消泺穴。
功能作用:运化水湿。
主治疾病:头痛,目*,肩臂痛不能举等。
清冷渊穴配合谷穴、养老穴、肩髎穴、天髎穴、臑俞穴治上肢痿、痹、瘫、痛。
〖治法〗寒则先泄后补或灸之,热则补之。
〖生理解剖〗在肱三头肌下部;布有中侧副动、静脉;有臂后皮神经和桡神经肌支分布。
消泺穴
取穴方法:在臂外侧,当清冷渊与臑会连线中点处。
先取肩髎(外展上臂,肩膀后下方凹陷处即是肩髎穴),其与肘尖连线上,肘尖上7横指处即是消泺穴。
消泺穴(臑窌穴,臑交穴,臑俞穴)解析:
1)消泺。消,溶解、消耗也。泺,水名,湖泊之意。消泺名意指三焦经经气在此冷降为地部经水。本穴物质为清冷渊穴传来的滞重水湿云气,至本穴后,水湿云气消解并化雨降地,降地之雨在地之表部形成湖泊,故名消泺。
)臑窌。臑,动物的前肢,前为阳、后为阴,此指穴内气血为天部之气。窌,地窖也。臑窌名意指穴内的天部之气在此化为地部经水。理同消泺名解。
3)臑交。臑,动物的前肢也,此指穴内气血为天部之气。交,交会也。臑交名意指穴外臂部的天部阳气交会于本穴。本穴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其性寒湿,其变化为冷降,穴内气血对穴外天部的阳气有收引作用,臂部外散的阳气因而汇入穴内,故名臑交。臑俞名意与臑交同,俞指穴外阳气向本穴输入。
穴位含义:三焦经经气在此冷降为地部经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水湿云气散热冷降,外散之热上行臑会穴,冷降之雨归于地部,地部经水则循三焦经下行。
功能作用:除湿降浊。
主治疾病:头痛,颈项强痛,臂痛,齿痛,癫疾等。
消泺穴配清冷渊穴、肩髎穴、肩髃穴、臑会穴缓解治疗肩臂痛、上肢不遂、肩周炎。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肱三头肌肌腹的中间;有中侧副动、静脉;布有臂背侧皮神经及桡神经。
臑会穴
取穴方法:在臂外侧,当肘尖与肩髎的连线上,肩髎下3寸,三角肌的后下缘。
臑会穴(臑髎、臑交)解析:
1)臑会。臑,动物的前肢也,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阳气。会,会合也。臑会名意指手少阳、手阳明的天部阳气同会于本穴。本穴物质为消泺穴传来的天部阳气,性干燥,量弱小,在本穴的变化为散热冷缩。由于穴内气血的变化是冷降收引,多气多血的手阳明经天部阳气因而汇入穴内,而本穴又位于手臂,故名臑会。臑交名意与臑会同。
)臑窌。臑,动物的前肢也,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阳气。窌,地窖也。臑窌名意指汇入穴天部阳气在此冷降为地部经水。理同臑会名解。
3)手阳明少阳之络会。理同臑会名解。
穴位含义:手阳明、手少阳的天部阳气同会于本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气。
运行规律:由天部冷降后归于地部。
功能作用:降浊除湿。
主治疾病:肩臂痛,瘿气,瘰疬,目疾,肩胛肿痛等。
臑会穴配肘髎穴、外关穴治肘臂挛痛;臑会穴配肩俞穴、肩贞穴治肩周炎。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生理解剖〗在肱三头肌长头与外侧头之间;有中侧副动、静脉;布有臂背侧皮神经,桡神经肌支,深层为桡神经。
肩髎穴
取穴方法:在肩部,肩髃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肩髎穴解析:
肩,指穴在肩部也。髎,孔隙也。肩髎名意指三焦经经气在此化雨冷降归于地部。本穴物质为臑会穴传来的天部阳气,至本穴后因散热吸湿而化为寒湿的水湿云气,水湿云气冷降后归于地部,冷降的雨滴如从孔隙中漏落一般,故名肩髎。
穴位含义:三焦经经气在此化雨冷降归于地部。
运行规律:经水循三焦经下行,水湿之气吸热后循三焦经上行。
功能作用:升清降浊。
主治疾病:臂痛,肩重不能举等。
肩髎穴配天池穴、肩井穴、养老穴缓解治疗上肢不遂、肩周炎;肩髎穴配天宗穴、曲垣穴缓解治疗肩背疼痛。
〖治法〗寒则先泄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肩峰的后下方,三角肌中,深部有小圆肌、大圆肌和背阔肌腱;有旋肱后动、静脉分布;布有锁骨上外侧神经、腋神经、肩胛下神经。
天髎穴
取穴方法:肩胛部,肩井与曲垣的中间,当肩胛骨上角处。
天髎穴解析:
1)天髎。天,指穴内物质所在为天部。髎,孔隙也。天髎名意指三焦经吸热上行的水气在此散热冷降。本穴物质为肩髎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水湿之气散热而化雨冷降为地部经水,冷降的雨滴如从孔隙中漏落一般,故名天髎。
)手少阳阳维之会。本穴因其位处肩胛,穴内气血所在的层次为天部,但其气血的变化为收引冷降,气血冷降后天部层次就为空虚之状,阳维脉的气血则随之汇入本穴,故本穴为手少阳阳维之会。
穴位含义:三焦经吸热上行的水气在此散热冷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阳维脉传入的阳气及冷降后的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阳气由穴外汇入穴内后散热冷降为地部经水。
功能作用:收引天部湿浊。
主治疾病:肩臂痛,颈项强痛,胸中烦满等。
天髎穴配天宗穴、清冷渊穴、秉风穴、臑会穴治颈肩综合征、上肢不遂。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有斜方肌、冈上肌;布有肩胛背动、静脉分支或属支以及肩胛上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有第1胸神经后支外侧皮支、锁骨上神经和肩胛上神经分布。
天牖穴
取穴方法:在颈侧部,当乳突的后下方,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
天牖穴解析:
1)天牖。天,天部也,阳气也。牖,窗户也。天牖名意指三焦经气血在此吸热后上行天部。本穴物质一为肩髎穴吸热上行的少许水气,二为穴外天部汇入的少许水气,水湿之气吸热后循三焦经直上天部,本穴如同三焦经气血上行天部的窗户,故名天牖。
)天听。天,天部也,阳气也。听,闻声也。天听名意指穴内上行天部的阳气为强劲的风气。如天牖名解,本穴上行天部的阳气势强速快,如风之声响,故名天听。
穴位含义:三焦经气血在此吸热后上行天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气。
运行规律:循三焦经快速上传。
功能作用:补阳化湿。
主治疾病:头晕,头痛,面肿,目昏,暴聋,项强等。
天牖穴配外关穴、率谷穴治偏头痛、耳鸣、耳聋、腮腺炎。
〖治法〗寒则补之,热则泻之。
〖生理解剖〗胸锁乳突肌止部后缘;有枕动脉肌支,耳后动、静脉及颈后浅静脉;布有枕小神经本干,深层为副神经、颈神经。
翳风穴
取穴方法: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翳风穴解析:
1)翳风。翳,用羽毛做的华盖也,为遮蔽之物,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卫外阳气。风,穴内之气为风行之状也。翳风名意指三焦经经气在此化为天部的阳气。本穴物质为天牖穴传来的热胀风气,至本穴后,热胀风气势弱缓行而化为天部的卫外阳气,卫外阳气由本穴以风气的形式输向头之各部,故名翳风。
)手足少阳之会。本穴气血为天部的阳热风气,其性同于足少阳胆经气血,故为手足少阳之会。
穴位含义:三焦经经气在此化为天部的阳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阳热风气。
运行规律:由本穴输向头之各部。
功能作用:益气补阳。
主治疾病:耳鸣,耳聋,口眼喎斜,牙关紧闭,颊肿,瘰疬等。
翳风穴配水沟穴、地仓穴、承浆穴、合谷穴治口噤不开。配听宫、听会,有通窍复聪的作用,主治耳鸣,耳聋。配地仓、颊车、阳白、承泣,有活血祛风通络的作用,主治面神经麻痹。配下关、颊车、合谷,有活络消肿的作用,主治颊肿。
〖治法〗寒则补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耳后动、静脉,颈外浅静脉;布有耳大神经,深层为面神经干从茎乳突穿出处。
瘈脉穴
取穴方法:在头部,耳后乳突中央,当角孙与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中、下1/3的交点处。
瘈脉穴解析:
1)瘈脉。瘈,指犬的发狂之状,此指穴内气血为急速运行之状。脉,脉气也,经脉中的气血也。瘈脉名意指三焦经冷缩收引的下行水气在此急速胀散。本穴物质为颅息穴下传而来的水湿之气和翳风穴上传的阳热风气,二者相会后,水湿之气吸热并急速胀散冲出穴外,气之外冲如犬发狂时的狂奔之状,故名瘈脉。
)资脉。资,供给、资助也。脉,脉气也,经脉中的气血也。资脉名意指三焦经有名无实的经气在此得到资助。本穴物质本应由翳风穴提供,而翳风穴传来的为阳热风气,气性干燥,有名而无实,但因有颅息穴下行的水气本穴的气血才得到充实,如同被资助一般,故名资脉。资生名意与资脉同。
3)体脉。体身体也。脉,经脉中的气血也。体脉名意指三焦经经气在此得到充实,身体的经脉气血才得以连贯畅通。理同资脉名解。
穴位含义:三焦经冷缩收引的下行水气在此急速胀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热胀的湿热风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胀散于经穴之外的天部,小部分则循经传输于颅息穴。
功能作用:燥湿化气。
主治疾病:头痛,耳聋,耳鸣,小儿惊痫,呕吐,泄痢等。
瘈脉穴配听宫穴、耳门穴、翳风穴、听会穴、百会穴治耳硬化症,提高听力。头风、耳后痛:瘛脉、完骨。小儿惊痫瘛:瘛脉、长强。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本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耳后肌。皮肝由耳大神经的耳后支分布。皮下组织后,除颈丛的耳大神经的分布外,还有耳后动、静脉经过。针由皮肤穿皮下筋膜,该处无深筋膜,所以直入耳后肌,该肌由面神经的耳后支支配。
颅息穴
取穴方法:在头部,当角孙与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上、中1/3的交点处。
颅息穴解析:
1)颅息。颅,头盖骨也、肾主之水也,此指天部的冷降水气。息,停息也。颅息名意指三焦经的天部之气在此收引冷降。本穴物质为角孙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其变化为进一步的散热冷降,如风停气止之状,故名颅息。
)颅骢。颅,头盖骨也、肾主之水也,此指天部的冷降水气。骢,同囟,囟为连合胎儿或新生儿颅顶各骨间的膜质部,亦即间隙也。颅骢名意指天部的水湿之气在本穴由天之上部降至天之下部。理同颅息名解。
穴位含义:三焦经的天部之气在此收引冷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
运行规律:散热冷降后下传瘈脉穴。
功能作用:清热降浊。
主治疾病:头痛,耳鸣,耳痛,小儿惊痫,呕吐涎沫等。
颅息穴配风池穴、太阳穴、天冲穴、脑空穴缓解治疗偏头痛、头风病;颅息穴配太冲穴缓解治疗小儿惊痫、呕吐涎沫、瘈疭。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泄后补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耳颞神经颞支。
角孙穴
取穴方法:在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角孙穴解析:
1)角孙。角,耳也,肾也,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收引之气。孙,火也,角为之水,则孙为之火也(肾之子为肝,肝之子为火),此指穴内物质为天之天部的气态物。角孙名意指天之天部的收引冷降之气由此汇入三焦经。本穴为三焦经经脉中的最高点,三焦经无气血传至本穴,本穴气血为空虚之状,足太阳膀胱经外散的寒湿水气夹带着足少阳胆经的外散水湿风气因而汇入穴内,穴内气血既处火所在的天之天部又表现出肾水的润下特征,故名角孙。
)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理同角孙名解。
穴位含义:足少阳足太阳的天部冷缩水气由此汇入手少阳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天部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散热冷降后分传于颅息穴和耳门穴。
功能作用:吸湿降浊。
主治疾病:耳部肿痛,目赤肿痛,咳嗽,齿痛,唇燥,项强,头痛等。
率谷穴透角孙穴配足临泣穴治眩晕。配听宫、翳风主治耳部肿痛;配太阳、头维、太冲主治偏头痛。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当耳上肌处,有颞筋膜浅层及颞肌;布有颞浅动、静脉耳前支;分布有耳颞神经的分支。
耳门穴
取穴方法: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耳门穴解析:
耳,穴内气血作用的部位为耳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耳门名意指三焦经经气中的滞重水湿在此冷降后由耳孔流入体内。本穴物质为角孙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水湿之气化雨冷降为地部经水并循耳孔流入体内,本穴如同三焦经气血出入耳的门户,故名耳门。
附注:三焦经经气中的滞重水湿在此冷降后由耳孔流入体内。
穴位含义:三焦经经气中的滞重水湿在此冷降后由耳孔流入体内。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和冷降的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大部分水气冷降为地部经水,小部分水气吸热后循三焦经上行禾髎穴,经水则下行并循耳孔流入体内。
功能作用:降浊升清。
主治疾病:耳聋,耳鸣,聤耳,齿痛,颈颔痛,唇吻强等。
耳门穴配兑端穴缓解治疗上齿龋;耳门穴配丝竹空穴缓解治疗牙痛。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腮腺后缘;布有颞浅动静脉耳前支;有耳颞神经、面神经颞支分布。
耳禾髎穴
取穴方法:在头侧部,当鬓发后缘,平耳廓根之前方,颞浅动脉的后缘。
耳禾髎穴解析:
1)禾髎。禾,五谷之代称也,此指气血中的脾土微粒。髎,孔隙也。禾髎名意指三焦经经气及穴外汇入的寒湿水气在此化雨冷降。本穴物质中一方面是耳门穴传来的水湿之气,其量少,其性收引,另一方面是足少阳胆经和手太阳小肠经传入本穴的湿冷水气,两气交会后在本穴的变化为化雨冷降,所降之雨如从孔隙中漏落一般,故名禾髎。(《腧穴临证指要》一书的本穴名称为“耳和髎”,本书将其改为“禾髎”。)
)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理同禾髎名解。
穴位含义:三焦经经气及穴外汇入的寒湿水气在此化雨冷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性寒冷。
运行规律:由天部冷降后归于地部。
功能作用:清热降浊。
主治疾病:头重痛,耳鸣,牙关拘急,颔肿,鼻准肿痛,口渴等。
配养老穴、完骨穴治耳聋。配听宫、翳风主治耳鸣;配颊车、地仓、阳白主治面瘫;配太阳、印堂、足临泣主治偏头痛。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耳前肌、颞筋膜浅层及颞肌;布有颞浅动、静脉的分支和属支;有耳颞神经、面神经颞支分布。
丝竹空穴
取穴方法: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
丝竹空穴解析:
1)丝竹空。丝竹,古指弦乐器,八音之一,此指气血的运行有如声音飘然而至。空,空虚也。丝竹穴名意指穴外天部的寒湿水气由此汇入三焦经后冷降归地。本穴为三焦经终点之穴,由于禾髎穴传至本穴的气血极为虚少,穴内气血为空虚之状,穴外天部的寒湿水气因而汇入穴内,穴外的寒水水气如同天空中的声音飘然而至,故名丝竹空。
)巨窌。巨,巨大也。窌,地窖也,此指穴内气血为地部水液。巨窌名意指本穴天部大范围的水湿之气皆化雨冷降。本穴物质为穴外天部层次中的寒湿水气汇合而成,在本穴的变化为化雨冷降,所降之雨覆盖的范围巨大,故名巨窌。目窌名意与巨窌同,目指本穴位于目旁。
穴位含义:穴外天部的寒湿水气由此汇入三焦经后冷降归地。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寒湿水气。
运行规律:从穴外汇入穴内后化雨冷降为地部水液。
功能作用:降浊除湿。
主治疾病:头痛,目眩,目赤痛,眼睑跳动,齿痛,癫痫等。
丝竹空穴配瞳子髎穴、睛明穴、攒竹穴主治目赤肿痛;丝竹空穴配太阳穴、外关穴主治偏头痛;丝竹空穴配足通谷穴、太冲穴主治癫痫。
〖治法〗由于丝竹空在眼部附近,眼部血管丰富,因此不可施灸,以防艾火灼伤眼球或损伤血管,导致眼肌痉挛。
〖生理解剖〗在眼轮匝肌处。布有颞浅动、静脉的颞支。有眶上神经、颞面神经、面神经颞支和颧支分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