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屋理念--精通解剖精确诊断精简治疗
(一)神经走行:
腋神经(Axillarynerve)起于后束,包含第5.6颈神经的纤维。初位于桡神经的外侧,腋动脉的后侧,肩胛下肌的前侧,继与旋肱后动脉伴行,穿四边间隙,绕肱骨的外科颈向后进,在三角肌的深侧,分为上下二支。
(1)上支:与旋肱后动脉伴行,绕肱骨外科颈,发分支至三角肌,并有穿过该肌达到皮下的细支,分布于被盖三角肌表面的皮肤。
(2)下支:有皮支为臂外侧上皮神经,绕三角肌后缘,穿固有筋膜至皮下,分布于三角肌后下部及被盖肱三头肌长头附近的皮肤。其肌支分布于三角肌的后部,另有一支至小圆肌。
腋神经由其干上发关节支,于肩胛下肌下侧入肩关节。
(二)易卡压部位:
四边孔:四边孔是由小圆肌、大圆肌、肱三头肌长头和肱骨颈内侧缘组成的解剖间隙。大小圆肌之间有一层筋膜组织,腋神经从后束发出后即斜向后行,贴四边孔上缘穿出该孔沿三角肌深层继续向外向前行走,支配肩背外侧皮肤感觉的皮支穿出肌肉进入皮下。当肩关节外展、外旋时,大、小圆肌和肱三头肌长头均受到牵拉,从上方、下方及内侧对四边孔产生压迫。
(三)病因病理:
四边孔综合征即腋神经卡压,为旋肱后动脉和腋神经或腋神经的一个主要分支在四边孔处受压后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其主要表现是腋神经支配的肩外侧、臂外侧的感觉障碍和三角肌功能受限,肩外展不能或受限。本病可并存于胸廓出口综合征中,亦可能继发于肩部外伤或继发于上肢过分运动后。
(四)症状及体征:
症状:
患肢呈间隙性疼痛或麻痛,可散播到上臂、前臂和手部,部分患者感到肩沉加重,肩部无力。症状在不知不觉中加重,就诊时已有肩外展障碍或外展无力。
体征/p>
(1)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时述肩部酸痛。
(2)肩外展肌力下降,或肩外展受限,被动活动正常,少数患者肩关节活动范围正常。
(3)三角肌萎缩,其他肌肉正常。
(4)从后方按压四边孔有一明显的压痛。
(5)将肩关节置外旋位1min可诱发疼痛。
(五)诊断:
肩部疼痛,肩外展肌力下降,三角肌萎缩,肩外侧皮肤感觉改变,肌电图提示腋神经损伤,三角肌有失神经电位即可确诊。
(六)鉴别诊断:
(1)C5神经根卡压:常有肩胛上神经同时受累,压痛点主要在颈部。
(2)肩周炎:肩部被动活动亦受限,肱二头肌长头处压痛剧烈。
(3)肩关节撞击症:肩部疼痛存在60°—°的疼痛弧,压痛主要在肩峰下。
小小作者:崔俊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