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曾对崴脚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科普,还讲解了跟距骨桥这个容易造成崴脚的疾病。今天在这里,我们再为大家介绍一个“崴脚专业户”们可能会患有的疾病——跗骨窦综合征。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跗骨窦,专业的讲,跗骨窦是位于跟距后关节与跟距前关节、跟距中关节之间,由后内向前外走行,略呈锥形的骨间空隙。简单的说,就是在图中的位置,骨与骨之间围成了一个空间,里面包括脂肪垫、小血管、关节囊、神经末梢、滑囊、韧带、颈韧等等,这一片区域就叫做附骨窦。
一些经常崴脚的患者会感觉自己踝关节外侧深部疼痛,特别是在站立和行走时疼痛会加剧,还有一种难以言说的酸胀时,除了考虑韧带、软骨损伤外,跗骨窦综合征是必须考虑的一种可能。那么如何初步判断自己是否患有跗骨窦综合征呢?
跗骨窦综合征患者大多有踝关节内翻扭伤史,足外侧局部肿胀,持续疼痛,和健侧对比,按压图示部位会感到明显疼痛,双侧明显不对称。足后跟部稳定性较差,外踝前下方痛及深压痛或伴足底痛;行走、跑步或负重时疼痛可加重,休息后缓解。遇阴天下雨、气候转凉时发作;可有小腿发凉,足趾足底发麻等症状。由于正常跗骨窦将疼痛和肿胀局限在该区域。站立和行走会使内部压力增高,加剧症状。刚扭伤的患者可能症状不明显,随着时间推移,跗骨窦内疤痕组织增生,存在慢性炎症,症状日益加重。就医时,X线、磁共振和肌骨超声有助于鉴别诊断。
跗骨窦综合征的病因则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外伤性,这是最常见的病因,大约70%的患者有踝关节外伤史。肌腱韧带损伤及关节创伤后纤维化是造成跗骨窦综合症主要原因。
另一类是非外伤性,与先天性或后天性足部畸形、痛风性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有关。足部肿瘤也可引起跗骨窦综合征;也有医源性跗骨窦综合征的病例报道。
当可能患有跗骨窦综合征时,应该及时就医。大部分患者可以通过保守治疗缓解病情,保守治疗的方式和大部分足部的运动损伤类似,包括不做剧烈运动;选择舒适的鞋(配备减震鞋跟、较硬具有拱形结构鞋底,有助于维持足弓,分散足底的应力);做一些针对踝关节扭伤的功能锻炼;合理使用肌内贴以保持距下关节稳定,减轻症状;遵医嘱服用消炎镇痛药(NSAIDs),包括布洛芬、塞来昔布、洛索洛芬。
如果上述治疗没有起到显著效果,还有一些特有的治疗方案,如局封治疗,即在跗骨窦内局部注射局麻药物和皮质类固醇,能够显著缓解症状,并且起到鉴别诊断的作用。还有富血小板血浆(PRP)注射治疗,这被一些文献表明能够帮助缓解跗骨窦综合症的症状
若病情一直难以见好,则可以选择关节镜手术治疗,将关节镜和器械伸入距下关节进行镜检,对距下关节进行清理,充分切除增生的疤痕和炎性组织,释放跗骨窦的压力。
经过我们几篇文章的科普,相信大家已经知道,别把“崴脚”不当回事,尤其是经常性、习惯性的崴脚,千万不可忽视,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的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