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外侧皮神经综合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航天员选拔时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什么普通人能 [复制链接]

1#

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将三位宇航员送入了太空,他们分别是指令长景海鹏、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载荷专家桂海潮。很多人很疑惑,这个带了个眼镜,看起来学者范儿十足的人,竟然也是一名航天员。

一时间很多疑问盘旋在大家心中,桂海潮究竟是何方神圣?载荷专家究竟是什么意思?以及还有很多人关心的,戴眼镜也能上太空了吗?

我国首位载荷专家的诞生

桂海潮,桂海潮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教授,籍贯云南施甸,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全程踏足在这座学府的殿堂。博士后在加拿大进行了两年的学术交流。

年,当桂海潮身在国外的时候,他恰逢国外展开一场宇航员招募的浪潮。他心中暗想,何时我国也能像国外一样,将对宇航员的选拔向社会公开,让更多有志之士得以参与其中就好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半年后,他回到国内,招募的号角已经吹响,而他自己也毫不犹豫地踏上了这个征程。

载荷专家这个称谓对许多人来说也是闻所未闻,那么载荷专家究竟是什么呢?他们的视力要求是否较为宽松?早在年,美国开辟了普通人登上太空的道路,而载荷专家则可以是科研人员、医生、技术工程师等各个领域的人才。

然而,当时在太空中,载荷专家的事故风险远超过航天员。回溯至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生事故之后,载荷专家逐渐成为过去式。

对于我国的载荷专家而言,是否也可能面临类似的境遇呢?对此,笔者深信无需过分担忧。相较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选拔标准,我国的载荷专家选拔可谓更为严苛。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桂海潮教授的主要职责是在太空中操作空间科学实验载荷。他在科学、航天工程等领域接受了专业训练,并积累了丰富的操作经验。

可以说,相较于航天员的选拔,载荷专家的要求确实稍低一些,但仅仅是微不足道的差距。对于普通人而言,仍是一个极其严苛的挑战,对身心综合素质都是极大的考验。

其中最大的影响就是G值。G——重力加速度的象征,它被定义为每秒每秒10米左右。当我们处于正常状态下,身体或物体所承受的重力加速度被定为1G。

拿地表最快运动F1,打比方,F1车手们在每场比赛中大约会承受,高强度的3~5的G值冲击。地表G值最强运动可不是吹的,所以你能看到F1的顶级车手们,为了在比赛中抵抗G值,个个脖子都比头粗。

而普通人没有经历过训练的,G值超过2接近3我们就会感受到明显的不适。

比如,当我们乘坐过山车时,G值如果超过某个人的适应范围,甚至会导致昏迷。

而在桂海潮教授通过测试的时候,G值就达到了6个G,后续在训练中,甚至要承受高达8G~10G的加速度,这可见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壮举。

经过初选、复选和定选三个阶段的层层筛选,桂海潮从众多候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第三批18位预备航天员中的仅有的四名载荷专家之一。更为难得的是,他是唯一一位来自高校的载荷专家。

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桂海潮分身乏术,既要履行教职责任,又要进行实验操作,并参与航天培训。他接受了8个大类、超过个科目的严格训练和考核,为即将到来的"飞上天"做好了充分准备。今天,也就是年5月30日,他作为我国首位载荷专家,与神舟十六号飞行乘组一同踏上了广袤太空,展开了一段难忘的旅程。

在央视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桂海潮教授之所以能成为一名航天员,并非偶然的机遇,而是因为他早已为此机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而机遇只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视力不好不影响航天员选拔?

一直以来有个谣言说航天员视力必须顶尖,戴眼镜的一律不要。但这个说法其实是有误的,在早期的航天员选拔中确实是有这个要求,但是后来放宽了。

那是因为,那无重力的宇宙会对视力产生深远的影响。众多宇航员踏上旅程时,他们的视力常常是5.3/5.3。然而,当他们返回故土时,却发现视力已不复往日之明。

发现号的成员约翰·菲利普斯就是其中一员,他注意到在太空中,他通常清晰的视野逐渐模糊。当他归家后接受体检时,眼科医生发现他的视力在短短六个月内从5.0/5.0急剧下降至1.0/1.0。

进一步的测试揭示出,不仅仅是视力,菲利普斯的眼球状态也发生了变化。他被诊断患有一种名为视力障碍颅内压综合症(VIIP)的疾病,现在被称为太空飞行相关神经眼综合症(SANS)。

简单的说就是,当你置身地球之上,万有引力阻止你飘向太空,同时也将血液和其他体液吸引至脚部。然而在外太空,无重力的环境下,体内的血液开始上升,流向你的头部。

额外的液体在颅骨中积聚,如同过多注入水气球一般,压力逐渐升高。这股压力将对大脑和眼球后部产生影响。

当菲利普斯检查自己的眼睛时,他发现眼球后部变得扁平,视网膜(眼球后部的组织)被向前推移。他的视神经也显露出炎症的迹象。

然而,解决太空飞行相关神经眼综合症(SANS)的问题并非易事,因为这种状况仅发生在曾经进入太空的人身上。所以,进入太空的宇航员们要定期进行轮换。

了解了这个疾病之后,你还期待太空旅行吗?

但大家也不要担心,确实,有些宇航员在他们的身体回归地球的后,视力问题却缠绕着他们不愿松手,但也有一些宇航员能在回到地球短短几周内完全康复。

随着宇航员在太空中逗留的时间越长,这些症状也变得越加严重。这也就是航天员要轮流上天的原因之一。如果要月球上建立基地,实现月球上宇航员们的长期驻留,宇航员们将不得不与这些困扰纠缠。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进展,新的方法也将会诞生,用以测量和评估宇航员眼睛的健康状况。这些方法或许能够揭示那些潜在患有SANS的宇航员,及时预知他们可能遭遇的症状。这些症状不仅可能对他们的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还有可能影响他们任务的成功几率。

科学家们也不会屈服于困难。他们将不遗余力地探索解决之道,寻求保护宇航员视力的方法,使他们在宇宙的广袤中航行时能保持身心的健康。只有如此,他们才能超越自身,征服星辰,铸就壮丽的航天史诗。

在未来上太空变得越来越稀松平常之时,普通人的太空梦就要来临了。

普通人也将有机会上太空?

其实早在几年前,杨利伟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普通人乘坐神5,也可以回来,但是这里所指的“普通人”,指的是身体健康、没有基础性疾病的人。

目前,我国的宇航员招募途径正不断优化。以往的所有航天员都隶属于*方的航天员大队,然而桂海潮教授的出现让我们普通人看到了进入太空的希望,桂教授也是我国首位非*方背景的航天员。

这也是一段历史的拐点,千百年后,我们的后人们,都能顺利进入太空。那时,他们心中也一定记得一个名字,桂海潮。

这次这个口子打开以后,以后必将有更多来自各行各业的有志之士,加入航天员的队伍当中,为国家的事业,为内心中那份执着的航空梦而奋斗。

而就在前几天,马斯克的猎鹰9号将4名宇航员送上太空。只不过,这次是有费用的,一次要价八千万美元。他和国际空间站达成了合作协议,计划在空间站内建设一个商务舱,成为一座环球的观景室。

不去评价他们做的如何,只愿我国的普通人航天早日实现,那将是一个伟大的时刻。我们渴望着那一天的到来,当普通人们能够穿越大气,迈向宇宙的辽阔领域。

无论是农民、工人、教师还是医生,他们都有机会成为航天者,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他们的勇气和决心将点亮一颗颗心灵,激励着更多人追寻自己的航天梦想。

让我们共同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当普通人们能够穿越银河,触摸星辰。那将是一段荣耀的历程,也是人类文明迈向新纪元的重要一步。愿我们的国家蓬勃发展,航天事业繁荣兴旺,普通人的航天梦想早日实现!

结语

桂教授,是我国首位带眼镜登录太空的载荷专家,也是一位认真负责的好老师。北航宇航学院学生表示说,在发布会间隙桂老师还在催他的学生交论文呢。真是去太空“出个差”也得操心学生啊。

在此,笔者也希望神州十六组能平安归来,以及未来出现越来越多不同职业的人,走入太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