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外侧皮神经综合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易被误诊的10种甲亢类型,一定要警惕 [复制链接]

1#

典型的甲亢症状有甲状腺肿大、突眼、情绪易激动、多言好动、多食易饥、消瘦、怕热、易出汗。然而,有20%的甲亢患者症状不典型,易误诊为其它疾病,以致贻误治疗,必须引起重视。

◆甲亢性心脏病◆

甲亢性心脏病是指在甲亢病的基础上出现心脏增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一系列心脏病症状而言,约占甲亢病人的5%~10%,与甲亢合并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高血压性心脏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甲亢之后出现心脏病的表现,后者是在患甲亢之前就有心脏病特征,由于甲亢的出现可以加重原有的心脏病。

本病约占甲亢病人的百分之5%~10%,多见于40岁以上的女性。患者常表现为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绞痛或心肌梗塞、高血压等。老年人易误诊为冠心病、肺心病。青年易误诊为风心病、心肌炎等。多数甲亢心患者在甲亢治愈后,心脏病的症状随之消失,因此积极治疗甲亢是防止甲亢心的关键。但部分病程较长的甲亢心患者,虽然甲亢已经治愈或被控制,心脏病变仍可继续存在,留下永久性的心脏增大,这说明了甲亢心的防治重在早诊断、早治疗。

甲亢性心脏病

◆甲亢腹泻◆

有些甲亢患者以腹泻为突出表现,大便一日数次至十余次,稀薄或呈水样,无脓血。

甲亢引起腹泻大多是因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多,导致身体代谢增快,从而引发肠道蠕动速度增快出现腹泻症状。需要通过抗甲状腺激素药物治疗,如口服丙硫氧嘧啶,对甲状腺激素合成具有抑制作用,可维持体内甲状腺激素平衡,改善身体代谢过快,从而抑制腹泻症状。

甲亢性腹泻

◆甲亢性重症肌无力◆

甲亢患者中有%~5%的人伴有重症肌无力,是因为自身存在自身免疫性的异常,有可能会使患者产生攻击自己细胞的一些抗体,尤其是出现了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患者,可以出现神经递质传递功能障碍,导致患者出现骨骼肌无力。

可在甲亢症状出现前后发生,也可同时发生,在治疗甲亢后可以有所好转。甲亢性重症肌无力表现为全身肌肉极易发生异常的疲乏无力。最早影响眼肌,出现眼睑下垂及复视。以后逐渐引起吞咽困难,进食时呛咳、说话不清且带鼻音、咀嚼无力等。

◆甲亢性肝病◆

甲亢性肝病,指的是甲亢本身所引起的肝损害,需要与甲亢后使用抗甲亢药物引起的肝损伤鉴别。临床表现为*疸、转氨酶升高、食欲不振、厌油、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并没有特异性的表现。

肝病型甲亢

◆低热型甲亢◆

约有半数的甲亢患者以长期低热为主要表现,体温常在,7.5℃~8℃之间,其它甲亢症状不明显,常伴有心悸、心率快,易被误诊为其他引起低热的疾病,如结核、风湿热、伤寒、尿路感染等。这种低热型甲亢多见于青年女性,所以对于原因不明的长期低热,特别是伴有心率明显增快的人,应进一步检查。

◆神经精神型甲亢◆

部分患者可以神经精神症状为突出表现。表现为神经过敏、注意力不集中、性情急躁易怒、坐立不安、失眠,甚至出现狂躁、幻觉等精神症状。这些患者常被误认为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等。

神经精神型甲亢

◆淡漠型“甲亢”或老年“甲亢”◆

症状是淡漠、嗜睡、乏力、反应迟钝、厌食、消瘦等。常被误认为是衰老的表现而被忽视,也常常被怀疑是得了肿瘤。常以单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例如心血管系统的异常表现为心跳过速、心律紊乱,尤以心房纤颤多见;也有以心绞痛、心力衰竭为主要表现者。消化系统常表现为厌食、体重下降、短期内减轻10~20公斤,消瘦尤以肩、臀部为甚。大便次数增多者较少见,而便秘者多。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者常常表情冷淡、终日昏昏欲睡、抑郁、甚至精神错乱。多有手震颤症状,常与老年性震颤相混淆。

淡漠型“甲亢”或老年“甲亢”

◆甲亢性突眼◆

甲亢患者中,百分之50%~70%的人眼球突出,有些甲亢患者以突眼为主要表现,而且双侧眼球突出不对称,往往一侧更明显,眼睑及眼眶周围都肿胀,眼结膜充血水肿,由于眼球突出,眼睑不能闭合,角膜长期暴露在外,易发生角膜溃疡,炎症感染,这些患者常常先就诊于眼科,而且易误诊为眶后部肿瘤。

甲亢性突眼

◆皮肤瘙痒型甲亢◆

全身皮肤瘙痒甚至奇痒,于是反复就诊皮肤科。因为有皮疹和搔抓痕迹,有时会被表象所迷惑,到头来仍然治标不治本身上常出红疹,易被诊断为慢性荨麻疹。服用了一些抗过敏药后稍有好转,但一旦停药症状会复发,以致后来加倍用药剂量也难以控制。反复发作的荨麻疹,常与自身免疫功能有关。而甲亢目前普遍认为与自身免疫功能相关,很可能是诱发荨麻疹的反复发作因素之一。

皮肤瘙痒型甲亢

◆行为改变型甲亢◆

患者情绪变化多样,有的容易兴奋、激动、失眠、多梦、紧张、急躁;有的相反,神情抑郁淡漠,使得病情更加不易被发现,多为老年性甲亢;有的因末稍神经兴奋而出现肌肉细颤,手脚”发抖”,有的全身乏力,行走困难,甚至不能站立,上厕所等需要借助手扶或他人帮助,偶尔会突然摔倒,严重者四肢无力而卧床(肌肉麻痹)。有些患者长时间在老和神经系统方面寻找病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