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外侧皮神经综合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心慌惊悸总不好,不妨试试中医药澎湃 [复制链接]

1#

很多叔叔、阿姨、小哥哥、小姐姐在劳累、紧张、压力、情绪波动、感冒之后都会出现心慌心悸、惴惴不安的症状,不由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心脏病。这种担心可不是多余的,出现这种症状一定要引以为重,医院检查哦!

心慌、心悸极有可能是中老年人心脏疾病(心衰、心律失常、冠心病等)的典型信号,特别是既往有多年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病史的中老年患者。若是年轻人出现此类症状,也切莫掉以轻心。笔者门诊中曾遇见年轻患者以工作劳累、压力过大后突发心悸心慌为主诉就诊,最终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另有青少年患者在感冒过后出现心慌心悸的症状,经检查确诊为预激综合征。以上病理性的心悸心慌一定要查清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不过仍有部分患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心慌心悸,其症状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但经过全面地检查并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这种情况属于神经官能症。

得了心慌心悸总不好,症状反复发作

使用西药治疗还是有症状,这可怎么办?

无论是病理性的、还是植物神经紊乱造成的“心悸”都可以试试中医药治疗。

中医把这种心慌心悸、惴惴不安不能自主的症状,命名为“心悸”。中医是怎么认识“心悸”病的呢?从病名看,心悸的病位主要在心,中医讲心主脉,心脏有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的作用,心又为神之舍,人的精神思维意识亦藏于心脏腑功能开阖之中,心气血的充盈是保持良好功能的基础,心气旺、心血充盈,则血脉通畅,脉搏节律均匀,跳动从容有力,精神充沛,否则就会有血脉不畅和伤神的表现,如,疲劳乏力、精神萎靡、失眠、心悸惊恐。心体气血虚弱自然容易受到邪气的干扰,气血虚弱的人,其脾胃的功能也一定不会很好,脾失健运,形成痰饮,痰饮正处于心下,为“心悸”的形成提供致病因素,这样的患者也多伴舌苔厚腻,舌质水润,消化不良,大便溏泄的症状。心悸病患者症状发作时多有从心下向上翻滚的不适感受,这冲上顶撞的力量是发病的另一重要条件因素,实为气机逆乱,《内经》讲“诸逆冲上皆属于火”,有的患者看到这里会质疑“我平时怕冷的,手脚冰凉的,怎么会有火?其实,这种“火”和“上逆”为一种我们不能用五官感受的邪气,多与我们的情绪和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比如有些患者好生气,好饮酒,好多虑,造成体内气机不能正常运行出现了郁火和气的逆行,另外,火逆与中医的“胆”腑密切相关,胆内寄相火,正常情况下随胃土下行而蛰藏于肾水中,如遇非常之事,引胆气上逆则触发心悸。

通过临床的治疗体会,心悸的形成与“虚”“痰饮”“火”“上逆”有关。因此,治疗上用柏子仁、龙眼肉、白参、炙甘草、刺五加、景天三七、酸枣仁等补气血敛心气的药物,使心气血得充,而邪不可干,但是一味的补敛不行,还要加些助气血疏散的药物,让气血动起来,如川芎、桂枝、乳香、没药;为了消除“痰饮”,茯苓、白术、半夏等利水燥湿祛痰为必用之品;为消胆火降气逆具体处方中用些*芩、玄参、龙骨、牡蛎、知母、代赭石等潜降、清火的药物,使气机调顺,心悸自除。

图片来源于网络

传统医学二科普通门诊

门诊时间:

周一至周六全天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医院官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