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外侧皮神经综合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改善儿童多动症睡眠障碍问题营养行为运 [复制链接]

1#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影响脑部活动的疾病,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情绪波动、容易冲动等行为特征。全球范围约有5%的儿童和青少年被诊断为ADHD[1],其中超过70%的儿童ADHD患者存在原发性睡眠障碍问题[2],病情可能一直持续到青春期甚至成年期,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和身心健康。

儿童ADHD睡眠障碍的定义与成因

ADHD患儿出现至少持续一个月以上的难以入睡和维持睡眠困难为特征并影响睡眠质量的一组临床共患症状可定义为睡眠障碍[3]。ADHD睡眠问题可能是大脑中唤醒、警觉和调节回路受损的副作用,目前成因尚不明确。但部分研究表明,在排除药物影响的前提下,ADHD睡眠障碍与内源性褪黑激素释放延迟存在很强的关联性[4]。

儿童ADHD的几种常见睡眠障碍

昼夜节律睡眠障碍(CRSD)

CRSD是指患者睡眠作息节律自发地出现与正常节律相违背的现象,即患者易在日间入睡,而在夜间正常睡眠时间段内难以入睡。一项临床观察研究显示,ADHD患儿与健康儿童相比,睡眠开始时间晚2小时20分钟,睡眠持续时间短1小时8分钟,总体表现为睡眠时间短、睡眠效率低[5]。

不安腿综合症(RLS)

RLS是一种睡眠障碍和神经系统疾病,多达44%的ADHD患儿存在RLS,症状主要表现为腿部感觉不适,且通常发生在久坐后或晚上。

睡眠周期性肢体运动(PLMS)

多达26%的ADHD患儿患有PLMS,而普通人群中只有1.2%。PLMS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睡眠过程中会感觉到腿、脚、甚至是手臂的抽搐动作。

睡眠呼吸障碍(SDB)

儿童睡眠呼吸障碍(SDB)是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统称,包括从打鼾到上呼吸道阻碍综合症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约50%ADHD患儿存在SDB症状,其中约有三分之一存在鼾症或睡眠呼吸暂停问题。

ADHD睡眠障碍的危害

ADHD与睡眠障碍存在互相作用关系,与多动症相关的睡眠剥夺会严重损害患儿身心健康。比如脾气暴躁,易怒,躁动;更容易出现胃痛,头痛,疲倦等自述症状[6];专注力,执行功能,语言,智力功能和信息处理等方面表现较差[7];注意力不集中和躁动不安[8];抑郁和焦虑症状严重[9],导致学习困难、生活质量下降[10]。

改善儿童ADHD睡眠障碍三大策略

1.睡眠习惯行为干预

制定入睡和起床时间表并严格执行,养成规律的睡眠习惯;减少入睡前的环境刺激(如限制看电视、玩视频游戏等),并使用视觉图像练习或深呼吸等放松运动进行取代。缔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如适宜的温度、安静昏暗的房间等)。

2.多光照,多运动

晨光疗法可改善多动症的症状并有效调整昼夜节律性睡眠障碍。在白天适当暴露在日光下可以帮助ADHD患儿“重设”生物钟[11]。此外,规律的体育锻炼能有效减少ADHD诱发的躁动和多动问题,改善大脑功能,提升睡眠质量。需要注意的是,应该避免在入睡前四小时内进行剧烈运动。

3.补充磷脂Omega-3

补充磷脂Omega-3营养对ADHD患儿的效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改善神经营养缺乏状况;

2)缓解ADHD症状;

3)延长睡眠时长,改善ADHD睡眠质量。

众所周知,磷脂Omega-3是一种必须脂肪酸,在神经发育、神经保护以及认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贯穿婴儿期至老年期。而研究发现,ADHD患儿在代谢亚油酸方面存在障碍,因此不能有效获得足够必须脂肪酸为大脑所用。磷脂Omega-3不依赖于胆汁酸盐消化吸收,可直接生成溶血磷脂酰胆碱DHA,主动穿越血脑屏障到达大脑和神经,为ADHD患儿提供高效的神经营养补充。德国一项针对5-12岁儿童的临床研究表明,为期12周的Omega-3营养干预可显著缓解ADHD症状[12]。

此外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发现,儿童体内的Omega-3脂肪酸水平与睡眠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补充足量Omega-3的儿童每晚的睡眠时间多了将近1个小时,夜间醒来的次数也有所减少,这对ADHD患儿具有同样积极意义。

针对ADHD引起的诸多不良症状,补充磷脂Omega-3亦被证明有确切改善作用。一项为期10周的ADHD儿童行为研究显示,通过补充Omega-3,患儿的合作性、情绪、注意力、作业完成度等均有提升[13]。

提高磷脂Omega-3摄入量补充神经营养是改善ADHD睡眠问题的重要一步,然而仅通过调整饮食习惯和食用富脂鱼类等方式难以满足磷脂Omega-3营养需求。而北极纯净海域富含天然磷脂Omega-3的鱼籽油,将为改善儿童ADHD睡眠障碍问题提供更安全高效的解决方案。

参考资料

[1]HvolbyA.().AssociationsofsleepdisturbancewithADHD:implicationsfortreatment.Attentiondeficitandhyperactivitydisorders,7(1),1–18.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