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外侧皮神经综合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成瘾是脑部的疾病,但现在医院没有药物能治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得多少钱啊 http://www.xftobacco.com/m/

身处现代社会,我们面临着无处不在的“瘾”的陷阱:功能丰富的社交平台、投放精准的娱乐视频、垂涎三尺的各类美食……“成瘾”是如何诱使大脑偏离轨道的?我们是否能够悬崖勒“瘾”?关于成瘾,你不知道、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左)叶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中)王征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研究员

(右)李勇辉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叶盛:无理性不真相,欢迎大家来到理性派对第三季,我是本期节目的主持人叶盛,这期节目想和大家聊聊成瘾。

成瘾是什么?和爱好、习惯有什么区别?

叶盛:说到成瘾,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药物成瘾、吸烟成瘾、饮酒成瘾。但实际上成瘾的范围要比大家想象的大得多,比如,大家有没有晚上该睡觉了,却一次次把手机放下又拿起来的经历?再比如你本来只想刷5分钟的短视频,结果你刷了5个小时;你明明知道买盲盒想凑齐一套收藏是很难的事情,但是你却抑制不住自己的购买欲望。

那么,这些现象算不算是成瘾呢?我们非常有幸地请到了两位研究成瘾方面的科学家,来和我们一起聊聊这个话题。

叶盛(左)、王征(中)、李勇辉(右)

李勇辉:我觉得成瘾有两个理解。一个是我们大众理解的成瘾,它是比较广义的,认为成瘾就是停不住。

那么另一个就是医学里的成瘾,以前我们称之为依赖,最近在分类里把它叫做物质相关及成瘾障碍,它是一个诊断的概念。

叶盛:所以如果我打了一个通宵的游戏,妈妈说我成瘾了这是不对的,医院去请专业的医生做医学上的评估。

李勇辉:医学上有专门的物质依赖科或者成瘾科。成瘾不仅是看时间,还要看其他的一些表现,最重要的就是你的社会功能有没有受到损害。

社会功能就是指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比如学生要学习、成年人要工作。社会功能损害就是由于精神障碍导致个人的社交功能障碍,以及对社会的应尽职责表现紊乱。

叶盛:也就是学生不学习了、工人不上班了、农民不种田了?

李勇辉:是的。还有人际关系,比如家庭关系或者朋友之前的关系本来是很好的,但现在不交流了,经常为这件事情吵架,这件事情成为了导致家庭关系紧张的一个主要原因。这就叫做社会功能受损,它是诊断成瘾的一个重要标准。

叶盛:也就是如果我只是上瘾了,但我该上班的时候去上班,那就不算是成瘾?

李勇辉:是的,这不算是成瘾。

王征:成瘾和爱好是有分界线的。如果专注于一件事情,其他所有事情都不管,可能就有成瘾的趋势了。最好的方式还是去寻求专业的帮助,无论是想要诊断或者改变现状。

叶盛:把爱好和成瘾区分开来是很重要的。因为有一些人可能是重度爱好者,比如他爱好体育锻炼,每天都必须得去,一天不去就觉得浑身痒痒。但是他该上班还是去上班,和亲人之间的关系也是正常的,这就不能算是成瘾。

李勇辉:爱好和习惯有时候是一个词,比如刚才谈到的运动,如果每天都必须要去运动,那么这是一个习惯。但我们也要看你为这个运动付出的代价是多少,如果明明知道有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比如今天早上有个非常重要的会议,你要先去跑步,会议不开了,这就不灵活了。

行为不灵活早期,我们会观察行为之间的方式,看你能不能自己切换行为。或者家长发现孩子玩游戏,如果孩子玩游戏之后,其他事也能做得很好,那就还好一点。如果他只玩游戏,其他事都不做了,那就需要注意了。

如何科学定义成瘾?

叶盛:行为灵活性非常重要,这属于已经分不清轻重缓急了。我们已经探讨了成瘾和爱好、习惯之间的区别,那成瘾在科学上有没有具体的定义?怎么样算是成瘾?

李勇辉: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制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5版(DSM-5)一般分为11个条目,包括几类,比如第1个条目是行为失控,第2个条目是有害性使用,第3个条目是我们讲的社会功能受损,第4个条目是有戒断反应或者耐受。

只要你符合这11个条目里的2-3条,就是轻度成瘾,符合4-5条是中度成瘾,符合6条以上就叫重度成瘾。原来的说法是全或无,即要么是这个阶段,要么是那个阶段。这不太容易去判断,是非黑即白的。现在认为这是个连续谱,你的行为是从轻到重的,反过来也可以。

叶盛:能不能给大家分享一下几条,您觉得大家可以私下自己判断的标准?

李勇辉:这就要提到为什么一定要有专业的判断,因为如果你自己去衡量,可能会觉得一般人都符合好几条。比如你计划玩半个小时游戏,但是最后玩了一两个小时,就是你执行的时间比计划的时间多。

其实这个诊断的关键在于失控,除了实际使用的时间比计划的时间多得多,还有就是明明知道这个东西是我要控制的,但最终就是控制不了。

叶盛:刚才李老师说的几个标准和阶段里,我听到有一个戒断反应。它是不是说如果我离开了成瘾的源头,就会浑身难受这样一种状态?

李勇辉:戒断反应是因为这个受体它本身是正常工作的,你把成瘾的东西撤掉,前面不释放了,后面的受体就会不工作了,所以系统就失灵了,会出现很多的反应。

如果表现在我们外周的系统里,就是我们讲的毒品里的一些戒断反应,身体各种症状都有,包括流鼻涕、流眼泪、肚子疼、全身肌肉疼等等。而在我们大脑里的反应主要是一些情绪的反应,会进入萎靡抑郁和烦躁不安的状态。

叶盛:谈到戒断反应,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是因为这个人的意志力不坚强,怎么就不能忍一忍。但实际上据我所知,它好像是有神经科学的基础的。

王征:其实简单来说,很多时候成瘾的过程就是一个强化学习的过程,包括习惯的养成。

叶盛:强化学习听起来好像和AI有点关系。

王征:确实是。目前在人工智能这个领域,很多算法基于强化学习,它就像人脑学习。一般给我们一个事件或者线索,我基于这个线索去做一个动作,这样一个动作会带来一个奖励,然后这个奖励就会不断地促使我去做这个动作。这个线索和动作之间就有这样一种联系。有的时候我们还会去做一个平衡。所以强化学习再加上长期的平衡,慢慢地就形成了一个成瘾的过程。

李勇辉:神经递质系统它的受体和递质释放,本身是有一个平衡的。外面的物质进来之后,把这个平衡打破了。

神经递质:神经细胞间信息或冲动传递时释放的具有生物活性和药理活性的化学物质

打破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就是本身内源的东西不释放了,因为已经有外面的东西进来,它在突触里已经保持这个水平了。第二就是后面受体的功能在慢慢地关闭。

叶盛:突触指的就是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接触的区域、联系的区域。然后递质是由上一个神经元释放出来的一些化学物质。当它到达下一个神经元的时候,就会接到这个信号。而那些外来的物质,比如尼古丁,它其实是替代了递质的作用。

李勇辉:戒断反应的耐受就表现在这里。耐受就是指量一定要慢慢上来,要不然感受就没有了,感受和刚才说的受体水平是有关的。所以你用的越多,它就越来越麻木了。

叶盛:你想要到达之前的感受,就需要越来越大的外部刺激。

李勇辉:这就是为什么诊断标准很重要的一个表现。如果你再加量,不管是抽烟加量,还是玩游戏加量,这个加量想要达到原来体验的效果越来越难了,这个表现就叫做耐受。如果有这种表现,就要提醒自己可能是在往成瘾的方向走了。

成瘾属于精神疾病还是行为疾病?

叶盛:听下来我能感觉到成瘾应该算是一种疾病。

李勇辉:是的,它是一种疾病。

叶盛:所以我们不是简单地说这个人有坏习惯,不懂得自控,实际上这是一种疾病。这种疾病到底是我们说的心理疾病,还是身体器官有了疾病的状态呢?

王征:我觉得两方面都有,而且按照严格临床的角度,也就是刚才李老师一直在说的诊断标准,成瘾的人应该去看精神科的医生。成瘾科是精神科当中的一种,早期不确定的时候可以先去找一些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者研究临床心理的人去寻求一些帮助。

成瘾早期需要干预治疗,我们推荐的一线治疗是认知行为治疗:在刻意诱发出来一个环境,我使用一些认知的谈话或者其他方式,帮助你调控早期的想法。

叶盛:这在国外的电影上经常见。

王征:但是如果后期,这种手段对你可能不太起作用了,那就要去寻求一些其他的治疗方式,像药物甚至其他的物理治疗方式。

李勇辉:这个疾病到底是一个什么类型的疾病?是精神疾病、心理疾病,还是我们说的行为习惯的问题?其实在这个领域里大家一直都在讨论这件事,至少在神经科学或者医学里大家有一个基本的共识,它是一个脑疾病:不管是物质成瘾还是行为成瘾,它会使我们脑的功能发生一些紊乱,比如我们会看见某个脑区有出血或萎缩坏死等等情况。

李勇辉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在脑疾病里,目前的技术手段还一直在慢慢完善。我们能不能把成瘾的连接方式刻画出一个特定的东西来,这也是领域里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也就是成瘾它有没有一个特定的脑连接模式,能够让我们一看到就能将这个模式定义为成瘾。我们希望有这么一个形象,但是确实是一个难点,到目前为止在临床里还是找不到这个领域。

我们认为这是一种脑疾病,或者在某种意义上认为它是一种精神疾病,好多人不太容易接受。比如说有人总是抽烟,可能会觉得抽烟怎么就变成一个精神疾病了。

叶盛:此处必须要重复一下,因为我觉得这个概念太重要了。吸烟成瘾其实是一种精神疾病,是脑部出现问题了。

患有过度肥胖还需要去神经科报道?

王征:还有一个与大家的生活比较有关联的例子——肥胖。其实很多人在肥胖时去看医生,大家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去内分泌科,首先去排查是不是内分泌系统出了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都排查完了,最后才归到原来是大脑里出现了问题。

叶盛:您一开始说肥胖和精神有关系的时候,我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我是不是也去查一下。因为我觉得我就是典型的压力肥,可能现在很多人都知道这个词。我有一个证据,去年疫情期间大家都只能居家,工作也少了一些,很多事情也都停滞了。我在那段时间不但没胖,反而瘦了30多斤。结果等到后来复工复产,我也跟着复胖了。所以感觉我工作一忙起来之后,人就胖起来了。像这种情况会不会也和精神有某种关系?因为它好像确实和压力有点关系。

王征:是的,这是很明确的。包括我们刚刚说的体重的极端变化,其实它同时也伴随着情绪上的一些问题。

李勇辉:其实你的情绪体验不好是成瘾的一个重要来源,我们讲成瘾的目的就是说想要让我们脱离出目前这种不愉快的状态。比如食物是一种,因为有一些高热量的食物,你会觉得吃点食物心情马上就好了。

叶盛:好像吃了食物之后,大脑会释放多巴胺之类的物质。

李勇辉:应对压力和不好情绪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食物。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游戏,玩游戏的目的是要让我愉快,要把我的压力状态去掉。

叶盛:这感觉有点躲避的意思。我躲避开心理社会的压力,沉浸到虚拟世界中去。

李勇辉:这个往后面发展,我们的奖赏系统就会记住这件事情。那么,我们就要有一个控制系统来帮助我们,在什么时候可以做这个事情,什么时候不能做这个事情。但我们的控制系统有时候又不在线,它的这个行为就一直在往下循环下去。

基因会影响自控能力吗?

叶盛:我觉得控制系统不在线这个说法特别好。实际上我们知道人和人的自控能力有很大的差别,这可能引申到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就是自控能力和基因是不是挂钩的?或者说我更大胆地推测一下,成瘾会不会存在人和人之间的差别?

王征:我觉得至少现科学上没有特别明确。大家去搜索的时候,可能会在临床患者人群里找到一些潜在的基因,这是一些可能性。如果我这个基因突变了,一定会导致成瘾吗?至少在临床上的证据不是特别完整。

李勇辉:当然它肯定有某一类、某一群基因在起作用,表现在行为上我们叫做特质,比如说冲动性的特质,这就是一个成瘾的重要的易感倾向性。

冲动的人是有遗传基础的,这一类人肯定要引起我们的注意,特别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是要有意识地去锻炼他的控制能力。

叶盛:冲动的人可能更容易想去寻求更快速的快乐途径,他等不了很长时间。所以还是要去训练自己,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

成瘾能否被预防?

叶盛:我们前面已经聊了成瘾是什么,哪些现象属于成瘾,那么大家可能更

分享 转发
TOP
2#
北京治疗白癜风得多少钱啊 http://www.xftobacco.com/m/

身处现代社会,我们面临着无处不在的“瘾”的陷阱:功能丰富的社交平台、投放精准的娱乐视频、垂涎三尺的各类美食……“成瘾”是如何诱使大脑偏离轨道的?我们是否能够悬崖勒“瘾”?关于成瘾,你不知道、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左)叶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中)王征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研究员

(右)李勇辉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叶盛:无理性不真相,欢迎大家来到理性派对第三季,我是本期节目的主持人叶盛,这期节目想和大家聊聊成瘾。

成瘾是什么?和爱好、习惯有什么区别?

叶盛:说到成瘾,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药物成瘾、吸烟成瘾、饮酒成瘾。但实际上成瘾的范围要比大家想象的大得多,比如,大家有没有晚上该睡觉了,却一次次把手机放下又拿起来的经历?再比如你本来只想刷5分钟的短视频,结果你刷了5个小时;你明明知道买盲盒想凑齐一套收藏是很难的事情,但是你却抑制不住自己的购买欲望。

那么,这些现象算不算是成瘾呢?我们非常有幸地请到了两位研究成瘾方面的科学家,来和我们一起聊聊这个话题。

叶盛(左)、王征(中)、李勇辉(右)

李勇辉:我觉得成瘾有两个理解。一个是我们大众理解的成瘾,它是比较广义的,认为成瘾就是停不住。

那么另一个就是医学里的成瘾,以前我们称之为依赖,最近在分类里把它叫做物质相关及成瘾障碍,它是一个诊断的概念。

叶盛:所以如果我打了一个通宵的游戏,妈妈说我成瘾了这是不对的,医院去请专业的医生做医学上的评估。

李勇辉:医学上有专门的物质依赖科或者成瘾科。成瘾不仅是看时间,还要看其他的一些表现,最重要的就是你的社会功能有没有受到损害。

社会功能就是指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比如学生要学习、成年人要工作。社会功能损害就是由于精神障碍导致个人的社交功能障碍,以及对社会的应尽职责表现紊乱。

叶盛:也就是学生不学习了、工人不上班了、农民不种田了?

李勇辉:是的。还有人际关系,比如家庭关系或者朋友之前的关系本来是很好的,但现在不交流了,经常为这件事情吵架,这件事情成为了导致家庭关系紧张的一个主要原因。这就叫做社会功能受损,它是诊断成瘾的一个重要标准。

叶盛:也就是如果我只是上瘾了,但我该上班的时候去上班,那就不算是成瘾?

李勇辉:是的,这不算是成瘾。

王征:成瘾和爱好是有分界线的。如果专注于一件事情,其他所有事情都不管,可能就有成瘾的趋势了。最好的方式还是去寻求专业的帮助,无论是想要诊断或者改变现状。

叶盛:把爱好和成瘾区分开来是很重要的。因为有一些人可能是重度爱好者,比如他爱好体育锻炼,每天都必须得去,一天不去就觉得浑身痒痒。但是他该上班还是去上班,和亲人之间的关系也是正常的,这就不能算是成瘾。

李勇辉:爱好和习惯有时候是一个词,比如刚才谈到的运动,如果每天都必须要去运动,那么这是一个习惯。但我们也要看你为这个运动付出的代价是多少,如果明明知道有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比如今天早上有个非常重要的会议,你要先去跑步,会议不开了,这就不灵活了。

行为不灵活早期,我们会观察行为之间的方式,看你能不能自己切换行为。或者家长发现孩子玩游戏,如果孩子玩游戏之后,其他事也能做得很好,那就还好一点。如果他只玩游戏,其他事都不做了,那就需要注意了。

如何科学定义成瘾?

叶盛:行为灵活性非常重要,这属于已经分不清轻重缓急了。我们已经探讨了成瘾和爱好、习惯之间的区别,那成瘾在科学上有没有具体的定义?怎么样算是成瘾?

李勇辉: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制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5版(DSM-5)一般分为11个条目,包括几类,比如第1个条目是行为失控,第2个条目是有害性使用,第3个条目是我们讲的社会功能受损,第4个条目是有戒断反应或者耐受。

只要你符合这11个条目里的2-3条,就是轻度成瘾,符合4-5条是中度成瘾,符合6条以上就叫重度成瘾。原来的说法是全或无,即要么是这个阶段,要么是那个阶段。这不太容易去判断,是非黑即白的。现在认为这是个连续谱,你的行为是从轻到重的,反过来也可以。

叶盛:能不能给大家分享一下几条,您觉得大家可以私下自己判断的标准?

李勇辉:这就要提到为什么一定要有专业的判断,因为如果你自己去衡量,可能会觉得一般人都符合好几条。比如你计划玩半个小时游戏,但是最后玩了一两个小时,就是你执行的时间比计划的时间多。

其实这个诊断的关键在于失控,除了实际使用的时间比计划的时间多得多,还有就是明明知道这个东西是我要控制的,但最终就是控制不了。

叶盛:刚才李老师说的几个标准和阶段里,我听到有一个戒断反应。它是不是说如果我离开了成瘾的源头,就会浑身难受这样一种状态?

李勇辉:戒断反应是因为这个受体它本身是正常工作的,你把成瘾的东西撤掉,前面不释放了,后面的受体就会不工作了,所以系统就失灵了,会出现很多的反应。

如果表现在我们外周的系统里,就是我们讲的毒品里的一些戒断反应,身体各种症状都有,包括流鼻涕、流眼泪、肚子疼、全身肌肉疼等等。而在我们大脑里的反应主要是一些情绪的反应,会进入萎靡抑郁和烦躁不安的状态。

叶盛:谈到戒断反应,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是因为这个人的意志力不坚强,怎么就不能忍一忍。但实际上据我所知,它好像是有神经科学的基础的。

王征:其实简单来说,很多时候成瘾的过程就是一个强化学习的过程,包括习惯的养成。

叶盛:强化学习听起来好像和AI有点关系。

王征:确实是。目前在人工智能这个领域,很多算法基于强化学习,它就像人脑学习。一般给我们一个事件或者线索,我基于这个线索去做一个动作,这样一个动作会带来一个奖励,然后这个奖励就会不断地促使我去做这个动作。这个线索和动作之间就有这样一种联系。有的时候我们还会去做一个平衡。所以强化学习再加上长期的平衡,慢慢地就形成了一个成瘾的过程。

李勇辉:神经递质系统它的受体和递质释放,本身是有一个平衡的。外面的物质进来之后,把这个平衡打破了。

神经递质:神经细胞间信息或冲动传递时释放的具有生物活性和药理活性的化学物质

打破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就是本身内源的东西不释放了,因为已经有外面的东西进来,它在突触里已经保持这个水平了。第二就是后面受体的功能在慢慢地关闭。

叶盛:突触指的就是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接触的区域、联系的区域。然后递质是由上一个神经元释放出来的一些化学物质。当它到达下一个神经元的时候,就会接到这个信号。而那些外来的物质,比如尼古丁,它其实是替代了递质的作用。

李勇辉:戒断反应的耐受就表现在这里。耐受就是指量一定要慢慢上来,要不然感受就没有了,感受和刚才说的受体水平是有关的。所以你用的越多,它就越来越麻木了。

叶盛:你想要到达之前的感受,就需要越来越大的外部刺激。

李勇辉:这就是为什么诊断标准很重要的一个表现。如果你再加量,不管是抽烟加量,还是玩游戏加量,这个加量想要达到原来体验的效果越来越难了,这个表现就叫做耐受。如果有这种表现,就要提醒自己可能是在往成瘾的方向走了。

成瘾属于精神疾病还是行为疾病?

叶盛:听下来我能感觉到成瘾应该算是一种疾病。

李勇辉:是的,它是一种疾病。

叶盛:所以我们不是简单地说这个人有坏习惯,不懂得自控,实际上这是一种疾病。这种疾病到底是我们说的心理疾病,还是身体器官有了疾病的状态呢?

王征:我觉得两方面都有,而且按照严格临床的角度,也就是刚才李老师一直在说的诊断标准,成瘾的人应该去看精神科的医生。成瘾科是精神科当中的一种,早期不确定的时候可以先去找一些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者研究临床心理的人去寻求一些帮助。

成瘾早期需要干预治疗,我们推荐的一线治疗是认知行为治疗:在刻意诱发出来一个环境,我使用一些认知的谈话或者其他方式,帮助你调控早期的想法。

叶盛:这在国外的电影上经常见。

王征:但是如果后期,这种手段对你可能不太起作用了,那就要去寻求一些其他的治疗方式,像药物甚至其他的物理治疗方式。

李勇辉:这个疾病到底是一个什么类型的疾病?是精神疾病、心理疾病,还是我们说的行为习惯的问题?其实在这个领域里大家一直都在讨论这件事,至少在神经科学或者医学里大家有一个基本的共识,它是一个脑疾病:不管是物质成瘾还是行为成瘾,它会使我们脑的功能发生一些紊乱,比如我们会看见某个脑区有出血或萎缩坏死等等情况。

李勇辉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在脑疾病里,目前的技术手段还一直在慢慢完善。我们能不能把成瘾的连接方式刻画出一个特定的东西来,这也是领域里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也就是成瘾它有没有一个特定的脑连接模式,能够让我们一看到就能将这个模式定义为成瘾。我们希望有这么一个形象,但是确实是一个难点,到目前为止在临床里还是找不到这个领域。

我们认为这是一种脑疾病,或者在某种意义上认为它是一种精神疾病,好多人不太容易接受。比如说有人总是抽烟,可能会觉得抽烟怎么就变成一个精神疾病了。

叶盛:此处必须要重复一下,因为我觉得这个概念太重要了。吸烟成瘾其实是一种精神疾病,是脑部出现问题了。

患有过度肥胖还需要去神经科报道?

王征:还有一个与大家的生活比较有关联的例子——肥胖。其实很多人在肥胖时去看医生,大家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去内分泌科,首先去排查是不是内分泌系统出了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都排查完了,最后才归到原来是大脑里出现了问题。

叶盛:您一开始说肥胖和精神有关系的时候,我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我是不是也去查一下。因为我觉得我就是典型的压力肥,可能现在很多人都知道这个词。我有一个证据,去年疫情期间大家都只能居家,工作也少了一些,很多事情也都停滞了。我在那段时间不但没胖,反而瘦了30多斤。结果等到后来复工复产,我也跟着复胖了。所以感觉我工作一忙起来之后,人就胖起来了。像这种情况会不会也和精神有某种关系?因为它好像确实和压力有点关系。

王征:是的,这是很明确的。包括我们刚刚说的体重的极端变化,其实它同时也伴随着情绪上的一些问题。

李勇辉:其实你的情绪体验不好是成瘾的一个重要来源,我们讲成瘾的目的就是说想要让我们脱离出目前这种不愉快的状态。比如食物是一种,因为有一些高热量的食物,你会觉得吃点食物心情马上就好了。

叶盛:好像吃了食物之后,大脑会释放多巴胺之类的物质。

李勇辉:应对压力和不好情绪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食物。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游戏,玩游戏的目的是要让我愉快,要把我的压力状态去掉。

叶盛:这感觉有点躲避的意思。我躲避开心理社会的压力,沉浸到虚拟世界中去。

李勇辉:这个往后面发展,我们的奖赏系统就会记住这件事情。那么,我们就要有一个控制系统来帮助我们,在什么时候可以做这个事情,什么时候不能做这个事情。但我们的控制系统有时候又不在线,它的这个行为就一直在往下循环下去。

基因会影响自控能力吗?

叶盛:我觉得控制系统不在线这个说法特别好。实际上我们知道人和人的自控能力有很大的差别,这可能引申到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就是自控能力和基因是不是挂钩的?或者说我更大胆地推测一下,成瘾会不会存在人和人之间的差别?

王征:我觉得至少现科学上没有特别明确。大家去搜索的时候,可能会在临床患者人群里找到一些潜在的基因,这是一些可能性。如果我这个基因突变了,一定会导致成瘾吗?至少在临床上的证据不是特别完整。

李勇辉:当然它肯定有某一类、某一群基因在起作用,表现在行为上我们叫做特质,比如说冲动性的特质,这就是一个成瘾的重要的易感倾向性。

冲动的人是有遗传基础的,这一类人肯定要引起我们的注意,特别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是要有意识地去锻炼他的控制能力。

叶盛:冲动的人可能更容易想去寻求更快速的快乐途径,他等不了很长时间。所以还是要去训练自己,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

成瘾能否被预防?

叶盛:我们前面已经聊了成瘾是什么,哪些现象属于成瘾,那么大家可能更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