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小明和他的父母已经决定接受采用药物来帮助控制症状的治疗建议。那到底该选择哪一种药物?这里面又有什么讲究呢?
医生告诉他们,治疗ADHD的药物可以简单分为中枢兴奋剂和非兴奋药两大类,并建议小明先使用兴奋药物作为起始治疗药物。
听到“兴奋药”这个话法,小明爸妈又开始焦虑了,心想巴不得孩子能消停,安静,为什么还要去“兴奋”他,兴奋药听说还有成瘾风险,一堆不良反应、副作用什么的,真的没关系么,医生?
那针对小明父母的疑惑,我们医生一一来解惑
中枢兴奋类药物
让小明父母闻之色变的兴奋剂,其实是儿童期处方量最大的,最常用的精神药物。目前获批在临床上常用的有:哌甲酯类
哌甲酯类药物(methylphenidate,MPH)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也被指南主要推荐的药物。盐酸哌甲酯的基本作用机制是间接激动多巴胺受体,升高前额叶皮层神经递质(传递注意力的化学物质)的细胞外浓度,促进神经信号传导,进而发挥治疗效应。“兴奋剂”是根据这种作用原理而命名再翻译到中文的结果。可以理解为药物直接把注意力补充进了大脑。
最早上市的是速释剂型:利他林,但由于药效作用时间短(药物半衰期只有2.5小时),故在用法上每天要服用2-3次才能保证在听课、写作业的时间内持续发挥效果,临床使用时药物峰值波动较大;后又研发出控释剂:哌甲酯控释片剂,即专注达,每天一般早上服一次,临床效能约维持12小时。加拿大儿科学会指南推荐,将缓释剂型的兴奋剂(专注达)作为大多数儿童和青少年ADHD的一线治疗药物。
非兴奋类药物
非兴奋类药物跟中枢兴奋药的作用机制(更准确说是在大脑中所瞄准的靶点)不同,主要影响去甲肾上腺素。可以理解为是药物间接补充了大脑的注意力。
托莫西汀(Atomoxetine)
商品名为择思达,是第一个被美国FDA批准用于ADHD治疗的非中枢兴奋药物:它本质是一种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口服吸收迅速,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1~2小时,可每天早晨单次服药,也可据需要分2次服用,24小时效果较稳定。总体而言,药物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目前也被各大指南推荐为一线用药。但多数时候在哌甲酯不能耐受或成瘾风险高的时候,被推荐作为替换方案考虑启用。
此类当中,还有选择性α2-去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国内常用可乐定控释贴片作为二线或三线治疗药物,去治疗不能耐受兴奋药物,或作为混合症状多动症的候选药物。目前贴片剂型尚未有针对ADHD的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基于国外口服药研究的效果来看,它对冲动和多动有效,但对注意力改善不明显。
此外,也有部分抗抑郁药使用到ADHD的辅助治疗上。主要包括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和三环类抗抑郁药。这类药的启用,除了在前面介绍一线药物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的情况考虑替换,也可存在共病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时使用。
作者:
文竹
上海交通大学儿童精神病学硕士,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医师。师从杜亚松教授,发表儿童孤独症相关论文数篇,独立一作论文被SCI收录2篇。